T6 | 2006-09-29
 

2006年7月云南支教行记(节选四)
进山

文/smallsmile


紧接上页

  我们定于10点向学校进发。我早起了点,去买了一个帽子和一件厚一点的衣服,听说学校那里温差大、日照强。香格里拉卖户外用品的店很多,不过大多户外名牌都是假货。溜达进了古城,找了一家店买了东西。 当时觉得古城还是很有意思的,卖稀奇古怪玩意的店铺,不同风格的酒吧,很有藏族味道,可惜时间不够了,只能看看回来有没有机会再路过这里了。


地图局部

  路上我们在纳帕海边停了一小会儿,远眺了一下。这种海水少时是草原,牛羊在云朵映衬下散步,而水多时就成了湖,听说黑颈鹤会飞到这里陪伴着天边孤独的云彩。

  迪庆藏族自治州下辖德钦维西和香格里拉三个县,建塘镇是香格里拉县城所在地,海拔3400米左右,大概与拉萨相似,主要聚居藏族和彝族,古时是茶马古道重镇。20世纪30年代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描述的中国西南的一块人间仙境,据考察就是这里。

  学校在德钦县境内,在白马雪山垭口附近,海拔接近4300米。从香格里拉到学校走的几乎都是盘山公路,布满松木的高山和大块飘逸的云朵就是沿途常见的景色。路上还下着雨,和尚说按照藏区的说法那是山神在欢迎我们。我有些提心吊胆,希望这一段路能走得长一些,因为一想到就要见到孩子了我就会紧张。另外,雨天路滑,在别人的描述中有过泥石流和山体滑坡。车子在盘山公路上绕啊绕,甩啊甩,最后彭彭晕车了,我坐在最后一排靠着行李也不好受。刚刚还很凉,穿着厚外套,雨停出了太阳后就脱得只剩一件体恤了。帽子立刻派上用场,遮住强烈的阳光。


藏族民居玉米田

  在很多村口和拐弯处都立有白塔,当我们的车经过时,和尚按会按照藏族习俗,用藏语说一声“平安”。在山区里,藏区的特色相比香格里拉就明显多了,他们的住宅是两三层的碉楼,稍微平整的地方栽有大片玉米。

  和尚一路上也像给我们补课一样,讲了很多学校的故事,喇嘛的故事。许多孩子的名字一时记不住,就给我们讲外号,可是外号多了,什么弦子王、破布、土豆、姐姐等等,也没有人对应着记,还是记不住。

  在我们来之前,学校里学习最好的一个女孩,被迫回家当家嫁人了。那个女孩我们一直没有见到,回来后在学校的网站看肖老师的文字才知道那个女孩子叫做忠拥太姆:

  “什么叫当家?你一定没听说过。
  “在藏区,当父母逐渐老去时,就需要挑一个孩子出来当家,负责家里的日常事务,成为这家的主人,把这个家维持下去。通常,女孩会接下这个任务,家里会给她物色一个上门女婿,然后结婚生子,繁衍后代。
  “当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这个小女孩今年才15岁。这是个晚上很晚睡,早上天不亮就起的学生。别人睡觉的时候,她看书,在学校的路灯下看,在高原寒冷的夜晚里看。我刚来时,学校基本没什么课外书看,我想象不出那几本小学教科书有啥好看,但我可以想象那个小女孩强烈的求知欲望。
  “我不管她是不是全校成绩最好的学生,我不管她有没有希望继续升学,我也不管她是不是想走出这座深山。我只知道,对于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来说,剥夺她的上学机会,有多残忍。
  “事实上,她就是全校成绩最好的学生。喇嘛校长说她是白马雪山藏文学校的榜样,但学习榜样回家结婚生子去了。”

  那个女孩的故事让我觉得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喜欢读书的,在学校里他们快快乐乐的,而让他们不快乐的,最后以至于不让他们读书的都是成年人导致的。困难的是改变那些成年人的陈旧想法,而那是我们这些短期志愿者无法做到的,很悲哀吧,也许我们今天给他们以希望,而明天我们走了之后,由于家庭的贫困,仅仅是由于吃饭问题,他的希望就得让位于残酷的现实。知识能改变命运,但知识的获取却被命运扼着咽喉!

  上行的路走完后,就一直降到谷底,然后与金沙江相伴,贺龙桥附近还要借道江那边四川的公路。滔滔的江水穿山越岭,流向远方。这里的藏族人有水葬习俗,尸体抛入金沙江……当地人认为鱼儿是有灵性的生物,打上来的鱼很贵,但这里的藏人是不吃鱼的。

  到学校之前最后一个地方是奔子栏镇。

紧接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