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6 | 2006-09-29
 

2006年7月云南支教行记(节选一)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

文/smallsmile


  离开日尼贡卡后我就沉溺在许巍的《蓝莲花》中,其实在学校里我也小声哼唱着那首歌,尽管我的嗓音没有许巍那么浑厚和带有磁性。就在打这篇文字的同时,依然放着《蓝莲花》,来激发灵感,那首歌的歌词讲出了我的心声: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你对自由的向往
  天马行空的生涯
  你的心了无牵挂

  穿过幽暗的岁月
  也曾感到彷徨
  当你低头的瞬间
  才发觉脚下的路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
  如此的清澈高远
  盛开着永不凋零
  蓝莲花

  “支教”,看似一个伟大、高尚的标签,贴在一个人的身上,就让他荣耀了很多,让人们或多或少投来赞许的目光。在这光鲜的外表之下,同时也包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无论是道德上应谴责的,还是与其他任何人都无关的,比如某些人以其作为资本和幌子,来谋取私利,有些人则把它作为一个避难所,来抚慰城市里受伤的心灵。种种原因促使一个人作出决定,到他不熟悉的地方,承担一定的责任,完成一段人生旅行。

  至于能够得到什么,因为没有经历,所以事前是不能一一预料得到的。一个人干一件事情时,即使给了自己说服自己去干它的种种理由,到头来也会觉得有很多“意外”发生。那些理由都仿佛是山间的一团云雾,只有最终太阳的破云而出,才能让一切开始得以明晰。

  在结束这一段旅程之后写回顾,我能够看清很多东西了,比之以前更能看清自己。因为有这一段真实经历的印证,我能明白什么是我所喜欢的理由,什么是很牵强的理由。透过表象,去看它背后更接近本质的理由、原因。佛的理论讲究因果,生命在前因后果的链条中受到制约,你在追溯生命的本源、快乐的本源、人生的本源、生活的本源等等时,跨过“乱花迷眼的浮华”,才能拉住这根链子,到更远的尽头。也许宿命决定上一环仍然不是最终的答案,但是,毕竟,抓住它追索,看得到的“风景”就更多了。


经幡

  一个朋友问我,你为什么去旅行呢?旅行的最终意义是什么呢?我说不出来,那是一种感觉,我还没到能够看得一清二楚能够表达出来的地步。我又回道,就像有很多人问自己为什么去爱一个人呢?自己究竟为什么爱眼中的那个“他”呢?其实,也是说不清的。

  那,在走之前给自己支教的理由在回来之后看岂不是很苍白?

  如果硬要表达出来,可以说是:在生命的旅程中更进一步,同时更高一点,离云雾混沌更远一点,离自由的心更近一点。

  这句话是不是很空啊?我也觉得是。但,那就是我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

  在这一个月里,我不止一次听到“马骅”这个名字,之前我是没听说过,行前简单的功课也没涉及到这个人。在从香格里拉去奔子栏的路上,支教的和尚给我们讲:“那个马骅就在德钦县明永那边支教。”他还在我们走的这段路上如数家珍地说出以前次次车祸的发生地点,清华大学旅行的学生、一家几口全部的……某个拐弯处,至今在树木间还有一个大的豁口,躺在地上的残木让我有些害怕。他说如果支教一个月结束后我们可以去雨崩那看看,那里风景如画。

  看沿途风景,实话说,在计划中也列出来了。在网上搜索的时候,关于支教的资料,我最先接触到的也是德钦县境内的慈善学校——那个校长贪污的大众慈善学校。除此之外,就看了几篇游记。当时的想法是,反正来回路费是自己负担的,为什么不去看呢?顺便旅行也成了我去云南的一个理由。然而在所有的尘埃落定之后,“看风景”的旅行便变得很渺小了。

  关于马骅,我挑了一首他的诗作:

  上个月那块鱼鳞云从雪山的背面回来了/带来桃花需要的粉红
  青稞需要的绿/却没带来我需要的爱情
  只有吵闹的学生跟着/12张黑红的脸/熟悉得就像今后的日子
  有点鲜艳/有点脏

  当时很多人在争论马骅去支教的真正原因,有的人说他是失恋了,找个安静的地方去舔伤口去了。也许吧,谁知道呢?猜测的答案永远比真实情况少很多,还有简单很多。那如果,在支教中失恋了,我们又该往哪逃避呢?去死呢还是回到城市接着过麻木的日常生活?

  “在马骅身上,凝聚着知识者的激情、浪漫和不羁的游戏精神。他不愿在一个地方待上太久,因为他无法忍受沉闷、刻板的庸常生活。所以他总是幻想远方,幻想别处,渴望一个人的自由,并且身体力行。”他的朋友这样来描述他的行为方式。

  我更愿意看到这样的描述,因为某一类人会有认同的,直觉上就能感觉到彼此的方向一致。《蓝莲花》中唱到“心中那自由的世界”时,你会觉得你这个人是被一种向上的力量牵引着,斜上方有美好的值得希冀的东西在等着你,召唤着你去追寻它,给你以力量。

  “低头的瞬间,才发现脚下的路……”,说来还是有一种偶然中的必然性。我知道的是徐本禹——我们山东的——保留研究生学籍去了贵州支教,作为04年感动中国人物让我眼睛湿润,还有在五一在甘肃碰到的在定西支教一年的大学生,他对我说当地的人很尊敬老师,那个多风沙的地方,孩子们把宝贵的水挑给了老师。在那里,知识等同于生命了!这些震撼也许就留了下来,接着发芽生长,遇到机会就开花结果。

  找到美国的一个基金会在贵州威宁准备招募支教志愿者的消息,遗憾的是他们的细节是在云南这个活动之后才出来。于是,我就踏上了通往彩云之南、神山脚下的路,和其他8个人一起,过这段难忘的支教生活。

紧接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