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6 | 2006-09-29
 

青海游记(上)

文/YAYA


  不知道是什么冲动让自己做了这样一个决定,只是一个电话的工夫,接下来就是整理东西和买票。因为时间的关系目的地从云南改到青海,一南一北。也许仅仅是想看看另一个地方的天空是什么样子,却突然走了这么远。远行,不是目的。而是,一直在路上。

  故事从K375开始。凌晨四点,背着大包,三个人像逃难一样在夜色里赶车。无座的硬座,进站后奔跑着去抢座位。炎热的西安就此被抛在身后,这样的抛离却是有一点点兴奋的。一路向西,一路睡去又醒来,耳边是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

  过了甘肃后才留意起车窗外的景象,大片黄色的土山,连同低矮的土房子让人觉得有些乏味。偶见些白杨树,在眼前一晃也就过去了。这是青海吗?突然有些担心起来。这样的颜色让人怎样也不能把它与青或者海联系起来。

  路途中颠簸带来的劳累在一下火车后荡然无存。西宁,一切都变慢了下来。离天很近,离西藏也很近。离你也不是那么远了。

红白蓝——塔尔寺
记忆中塔尔寺的样子

  沿途是绿色的,班车上多数是当地人,黑黑的脸上有着两片高原红,乌黑的头发,清亮略显羞涩的眼神,好奇的看看我们然后就转过头去。一下子让人就喜欢上他们。藏民戴的珠子和银子让人惊羡,只有他们才可以把那些东西戴得那么好看。一进塔尔寺看见在如意白塔前面举办的一个什么活动,参加者多为外国人。年轻的红色喇嘛们围在一旁看着,用法语和藏语写的横幅让我着急。

  我们是没有买门票的。寺内的每个小院子门口都有一个手持剪刀的剪票人,多半是僧人,多半都不怎么管。走在那些大大小小的院子里,看着那些面目慈善或者狰狞的神佛时,脚步是又缓又轻的。满眼都是佛像,喇嘛,大大小小的转经筒,晃着小小火苗的酥油灯。心是安宁的。经过一个院子时,门口有一群小喇嘛在打闹,孩子气的样子。不久后就看见喇嘛们集中在这里辩经了。这个场面只有在照片中看见过,所以自己一直都处于兴奋的状态。他们一方坐在地上,一方站着,时而会用击掌来加强语气。资历浅的先开始,时间也比较短。其实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藏语或者经书?旁边的人说塔尔寺里有医学院,辨经也是学习的一部分,等到在这里毕业后可以去西藏的大昭寺进修。和我们也挺像的,学士完后是研究生。学生喇嘛辩经的时候有老喇嘛陆续进来。他们年纪很大。走路多数都是摇摇晃晃的。有一个穿着厚重的红色僧衣的老喇嘛拄着拐杖,拿着帽子慢慢的爬上楼梯,没有人来搀扶他,即使是帽子掉在地上也没有别的僧人去帮他拾起,不知道是否僧人都是这样的孤独。辩经结束后,喇嘛们重新坐整齐后开始唱经。低低的声音,却是可以穿到很远的地方。

  藏民在这里长拜,虔诚的让我感到羞愧。卡夫卡说人活着一定要有信仰,也许有信仰的生活就会少些烦恼和痛苦吧。他们的远行是为了信仰,而我只是想找到些什么来填充现阶段的无聊情绪。

  发短信给糖,只想是一路所见能有人分享,虽然一直都只是在独自欣赏。身边川流不息的游客,不知道是否有人像我这样。酥油花馆里酥油花,最残酷的艺术,最冷的冬,僧人把手放入浮着冰块的水碗中,然后取出捏制酥油花。一次一次这样重复直到整个作品做好。据说很多僧人因此手指残疾。这些都是从别的旅行团的导游解说那里偷听来的。在塔尔寺就是这样偷听了一路。笑,还为这样的行为小小的得意呢。

  一个小院子里几个年长点的喇嘛盘腿坐在地上擦着酥油灯。旁边堆了很多很多的酥油灯。问一个喇嘛说他们几个人每天要擦五千支左右的酥油灯,每个人每天就是要擦一两千。老人带着眼镜,说话的时候手上的布还是不停的旋转着擦着酥油灯。一个游客没有和他们沟通过就坐下来要和他们拍照,结果被这几个老人训斥了一顿。塔尔寺的喇嘛其实多数是不喜欢面对镜头的。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喇嘛。

  西宁的大街上随处可以看见喇嘛,他们的身上总是带有好闻的淡淡的香火味。不同地方来的喇嘛身上的香火味不一样,而且他们几乎每个长得都很高很壮,也许多数是藏族的关系吧,我们住的地方也时常可以看见喇嘛的。

大十字夜市

  不是一般的热闹,比西安的回民街还多几分人气,有游客也有当地人。我们在那里吃过几次,东西不便宜。第一次吃手抓羊肉的时候还闹了笑话,因为自己没有吃过羊腣,所以当一盘羊排混着羊腣端上来的时候我无意的说了句:“啊?还有猪腣啊?”结果被朋友瞪住,这才反应了过来,庆幸没有被别人听见,因为夜市上回民很多。吃羊肉真的是要用手抓着吃才觉得香,夜晚,三个女生,在陌生的地方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心里感到很兴奋,这才有北方人的感觉。吃回去后,晚上睡不着觉,全身发热。身体还是没有习惯这样的饮食,第二天一早起来就流鼻血了。

  说到吃,还有早上的早点羊杂碎汤也很不错,就着一个饼,吃了之后觉得全身都有力,走起路来也轻快了不少。路边随处可见的卖酸奶的小摊,有简易的长凳供人坐。一碗一碗的用勺舀着吃,对我来说有些酸,要加白糖,都是自制的,很新鲜,味也够浓。

紧转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