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行业刊的《WINE葡萄酒》已经一岁大了,虽是行业刊,但杂志的趣味性、知识性却可以吸引不少朋友爱上葡萄酒。作为一个懒惰的初学者,我当然不敢班门弄斧,于是这里仅从杂志制作的角度来介绍它。
《WINE葡萄酒》算是国内第一本在便利店杂志架上与公众见面的酒类行业刊,虽然从版权页看来,杂志的是一群顾问带领几个编辑进行创作的班底,排版也是中规中举的,很容易就让人联想这该是本党办或国企办杂志,“顾问”是挂名。但杂志里有的是有趣的标题和吸引力十足的专题,顾问们的文章也言而有物,总结所得,《WINE》是一本让葡萄酒爱好者阅读的大众杂志,我在其5月刊上就说它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式的趣味读本。
一年来,杂志力求从各类生活杂志中吸收灵感,并与大家喜爱的杯中物相融合,每期的封面专题都会介绍一瓶经典或新品葡萄酒,编辑们作介绍的时候,也不再是某些DM杂志般的“华丽丽”,内容可读性很强。一些有趣的文章,比如软木塞与拧盖的研究、用什么酒配什么肉去“整盅”别人的方法等等读后让人印象深刻。选酒配餐的部分也是尽量的多元化,《WINE》的餐桌从西餐厅、西饼店到粤菜馆、BBQ甚至湘菜馆,有顾问老师的讲解,也有编辑们个人的体会。《WINE》对我们这样的初学者也是照顾周到,例如它会对各国葡萄酒产地、著名庄园和名酒进行介绍,告诉我们选瓶多少钱的酒来入门,怎样选一只酒柜,还有用什么样的杯配不同的酒等等。每月的品酒地点推荐和葡萄酒市场的Wine Guide也很实用。
|
左图:葡萄酒Q&A。
右图:Wine Guide。 |
至于重量级的专题(包括封面专题),除了每期会重磅介绍一瓶酒外,还慢慢扩展到城市专题等形式。此外,《WINE》还会让更多人参与到杂志中,每一期你都会发现新鲜的脸孔:不分阶层的饮家,包括爱喝酒的明星、葡萄酒专家、中产、富豪、平民百姓……编辑们让他们在纸面上分享自己的饮酒经,让这本“很多字、图很美、版面简洁”的行业刊更添一点人情味。
* * * * * * * * * * * * * * *
关于9、10月号(总第11、12期)
专题
《站在波尔多的纬度上》(图1)
波尔多不过是法国西南部一个葡萄酒产区,它甚至不是法国最早生产葡萄酒的地方,却有十分高的地位,秘密就是它所在的纬度——45度。因为世界上的葡萄园基本坐落于南北纬30至50度间,波尔多就得益于它身处这个纬度段。然而,吃香的又岂止波先生?专题里就把这段黄金纬度里的成员一一介绍:法国的北罗讷河谷、意大利的的彼尔蒙、罗马尼亚的葛法拉、克罗地亚的达尔马提亚、中国的通化和北疆……
《桃乐丝:像高弟一样天马行空》(图2)
每期介绍一款酒。这期介绍的桃乐丝酒庄我是莫名的喜欢,拜读专题才知道原来桃乐丝是一个喜欢冒险的酒庄,它曾经用非西班牙本土的葡萄品种酿酒,对灌溉非惯性出牌,它在酿酒技术上不断突破,在挫折成长,90年代其产品获“西班牙最佳葡萄酒”称号。去年桃乐丝跟山西怡园合作酿制出一款干白酒,可配如烤鸭类的油腻食品,实行中国特色到底。
《新世界,旧世界》(图3)
葡萄酒世界里的新旧之说,这里从葡萄的种植史、土壤、气候、酿酒工艺、栽种方式、葡萄品种、标签差异与市场营销等方面作对比,来了个知识的普及。
《广州:餐桌上的葡萄酒城市》(上两图)
做城市专题应该是很多编辑的梦想吧,此番编辑就在专题里借红酒发掘广州的微醺一面。
* * * * * * * * * * * * * * *
试饮会
《大众情人muscat》
我第一次饮muscat(麝香葡萄酒)是在澳门葡萄酒博物馆,这次编辑们一连选了10款,分别从视觉、嗅觉、味觉、个人评价几方面来介绍这十款酒,语言简洁之余不忘在品酒之前为读者补一补muscat的小知识。
* * * * * * * * * * * * * * *
饮家推荐或品酒客栏目
饮家们分享个人饮酒、参加酒会等的经历。
* * * * * * * * * * * * * * *
美酒美食
《征服小辣椒》
吃过海鲜、中式包、芝士、烧烤……这次是湘菜,《WINE》让葡萄酒越来越普及。
* * * * * * * * * * * * * * *
一个恰如其分的分隔页(右图右页)
貌似是借鉴时尚、生活类的版块小封面,只不过在排版上趋简单,上面有一小段文字(中、英文),细读文字便可知它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让读者先缓下来,后面的内容得到引入。喜欢看海量资讯的人需要一个塞满大、小图和文字导读的小封面,喜欢喝葡萄酒的人,仅需要这样简洁的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