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不单单是和《TOODAY》在一起的这三年多时间,其实在任何时候,我们身边都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杂志,只是电子杂志的出现,让我们有了多一种甚至更多种的选择。一直觉得,每一份杂志都是一个理想,《TOODAY》自身就更是如此,它不仅是内容,还有更多的是关于态度、理想与人生。而在很早之前《TOODAY》就有了一个杂志评价和推荐的栏目,我们也希望为大家带来更多的选择,与此同时,也希望的是《TOODAY》可以参考和学习着这些杂志,让自己变得更好。
其实呢,最近TOODAY在进行团队成员招募的过程当中,有一个问题是我们提得最多的,那就是“你心中的理想的杂志是什么样的”。这样的问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思考它的过程却是充满了趣味和价值,而且在提问时,我们让大家努力地摆脱现有能看到的所有杂志的框架和形式,完全以“臆想”的方式来进行,臆想的内容包括杂志的形态和呈现方式、杂志的内容、杂志的编辑与参与等等,有关于杂志的各方面——甚至都可以摆脱掉“杂志”这个定义,去追寻你心中的那样一个东西,它究竟,或者说或许是什么样的。
那么作为《TOODAY》三年纪系列的第二个主题,希望邀请大家一起来聊聊,你心中“理想的杂志”是什么样的,它的形式?它的内容?它的定位?它的姿态?它的参与?它的编辑流程?它的阅读环境?你希望它能做到什么?你希望它是怎样的。
其实吧,我们的交流可不是空泛的交流,《tooday》是一个非商业的电子杂志,既然非商业,我们完全就可以大胆地无所顾忌地去实验很多的东西,而且我们也非常想要和大家来一起实现这样的或许“只存在于理想中”的事情——我们很简单,我们有的是机会。
* * * * * * * * * * * * * * *
张小跳:
说实话,对于我来说,除了《科幻世界》、《译林》、《新周刊》之类的其它实体杂志,都是剪报的不二选择,多年来我家最大的杂志堆分别是我奶奶的《读者》,我妈的《时尚》和我的《新周刊》。我相对来说不太在乎杂志里有多少广告,因为毕竟还是爱这行,看到好看的广告我的心情更快乐些,反倒是大部分女性杂志言而无物,相对实用性高的部分我又不太用得到,杂志对我来说简直是鸡肋……
参与到《TOODAY》当中也已经有了一年,每一次专题都是启发思维运转的某个点,因为探讨很有趣的话题突然想起很多曾经想到却又给忘得差不多了的点子,电子杂志的好处是,你不用因为迁就排版而对杂志的内容进行控制,形式有多种表达方式都没关系,比如《TOODAY》的刊中刊,而在实体杂志上我最喜欢的也是一本杂志附上各种广告副刊,简直爱不释手。
36虽然问了很多人这个问题,但是貌似从来没有问过我。我心中的“理想的杂志”啊,是可以根据各人口味来定制的刊物,如最近某米国大牌干的一样,收集你的爱好,向你寄出只属于你的杂志,里面的内容都只为你精心挑选。
这个,恐怕编辑和编稿软件得相当强大才行啊……
* * * * * * * * * * * * * * *
陈小特:
就我自己而言,身为一个杂志控,虽然看的杂志种类不算太多,但是一直就爱那个东西。时效性强,能传递新的理念和内容,在翻动页面的时候不是看到的文字,给我印象更深的应该是带给了我什么新鲜而又富有含义的内容。
光就文字来看,那些充满智慧而闪光的文字,比内心感性的倾诉和表达更加吸引我(比如困困)。有时候看《TOODAY》更加偏重于感性,会涉及到很多梦想和年轻人的生活状态的一些内容,善于表达内心和倾诉。
我看到杂志,最最忌讳的是将杂志变成大杂烩,所以一本杂志保持好自己的基调和最基本的东西,有切中,不和同类的混合非常重要(看了最近一期《东西》,新加了beauty的内容真是让人失望)。这点说起来容易,但是很多杂志人很容易在听取大家意见的时候丧失自我中心。
可能是我更加偏重理性,所以在读文字的时候也更加偏重富有分析性和实质性,有人把杂志看成闲暇娱乐,但是我觉得杂志应该有传递信息。比如一个简单的词汇和概念,通过人物经历和一些实例对读者有所告知,在更加丰富的状态让人有获知。
还有艺术、设计、生活美好的一面,新鲜美丽的照片都是乐于获取的。
在表达方式上,美好的图片永远让人眼前一亮,但有一个前提,在阐述某种想要表达的事物和概念的时刻,多个方面的获取以达到充实。
* * * * * * * * * * * * * * *
苏佾:
看到这个问题,然后就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关于心中“理想的杂志”,从我开始发觉以后的工作也许就是杂志时就开始思考,只是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可以肯定确定的答案。
对于我来说《TOODAY》是具有我心中“理想的杂志”的潜质的。在我看来一本好的杂志,一定是有用心的团队来一起完成。而这个团队之所以会聚集和相遇,是因为大家都只有一个单纯的念想——一本自己喜欢的杂志。
为什么是自己喜欢,而不是别人或者大家喜欢呢?道理很简单,当一件东西,自己都不喜欢,别人即使说喜欢,也不会是好的状态,因为进步的空间还有很多。
在我看来,杂志首先是一个很热切踏实的理想,一定是有热情的人才会去做。坚持这个起点,应该是怎样都不会错。而杂志内容,应该是将我们关注什么和读者关注什么结合在一起,用我们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而后把我们的声音发出来,这种声音应该清晰而明确,独立而不受外界其它声音的影响。(并不是说不能与外界声音一样,而是自己独立思考出来的想法。)
小特和小跳的回答都是很具体实际,借鉴作用很大,对我亦很有启发。
《TOODAY》的确应该走传递信息的路线,毕竟在这个全民皆为媒体的时代,可以提供闲暇娱乐的东西太多,而传递信息这件事情,爆炸的信息是需要一种媒介来进行分类提取,然后才适合供人接收,如果能做好这件事情,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另外我很看重杂志两点,一是时间性,固定出刊的时间;二是勇于认错,再精细的人也会有百密一疏的时候,所以有错误的时候请勘误。
* * * * * * * * * * * * * * *
红豆:
有关36“理想的杂志”的问题,诚然是一个很个人的思考过程。不过如果是一个勉强的杂志迷,我认为还是称为“趋于理想的杂志”较好。
就像看病要对症下药,每一份杂志要达到“趋于理想”的状态,其语言表达方式、栏目架构以及设计,都有各自趋于理想的体系。如果要我回答的话,趋于理想的杂志要达到有趣但能保持严谨,不落俗套,也不自命清高的境界。
说得这么虚也是基于对“趋于理想的杂志”的严谨对待。这让我就想起N年前令狐臆想的《武侠志》——最理想的,还是那些未面世的杂志。(翻翻资料,其实令狐以前也真不少次地臆想过“理想的杂志”这回事)
* * * * * * * * * * * * * * *
36:
红豆同学因为是正统的媒体工作,加上看了相当多杂志和书,所以其实在很多事情上顾虑会比较多(不算提意见,因为不是贬义),其实这也是长期的情况,所以大家能够看到红豆同学操刀的专题和杂志评论栏目其实都很厉害。不过呢,个人觉得有时候这样会丢掉很多突然的想法,而且更多的,会在很多时候有放不开手脚的感觉。
至少我是这样吧。现在想来《TOODAY》早期的杂志上面的很多内容,其实都是我并不了解太多的情况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做的,而且里面很多东西我其实完全不知道别人已经做了(也许当中一部分是《TOODAY》做在前)——也不用因为知道得少感到羞愧,是一个过程嘛。不过现在做很多的东西就开始会觉得缩手缩脚,觉得好像别人做了,或者有模仿别人的嫌疑。有时候觉得,知道得少一点,未必是坏事(当然团队里面绝对需要知道得很多的,像红豆同学这样,必须得把控方向,不然就完全闭门造车了)。
另外说到“臆想的理想杂志”,我完全认同红豆同学说的“趋于理想的杂志”的定义,我都想直接作为《TOODAY》的座右铭啦。不过如果用红豆同学引出令狐磊的臆想的话,我个人是觉得《TOODAY》有一些问题不用去考虑。如下:
1.不用过度操心成本和资金回收。
2.不用过多犹豫杂志是否应该突破纸质。
3.不用担心销售和传播。
其实这也是《TOODAY》之所以能够努力去“趋于理想”的基础吧。比起传统的媒介去思考这样的问题,《TOODAY》更加自由和没有顾虑。所以即便是认同“最理想的,还是那些未面世的杂志”,但我们总是可以一点一点去试验和去做的,和“心中的理想杂志”这个问题的初衷一样:重要的是过程,真正正确的答案是没有的。
* * * * * * * * * * * * * * *
红豆:
其实怎么说放不开手脚,各位现在在媒体的朋友应该会有体会的(其实我已不在媒体,另外我也不厉害啦,36再说我会脸红的),就像报纸、杂志的稿就是两或者三方制衡出来产物。
36提出的不用考虑的问题我也认同,其实《TOODAY》给我的感觉就是可以自由地去做。
而自己的原则与“自由地去做”并非同一个范畴。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做“见得到人”(能给人看)的东西。
另外补充一下,放不开手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说白了就是没有资源。
* * * * * * * * * * * * * * *
苏佾:
我继续来观摩和学习。
如果目标明确,或者坚持的东西很明确,会不会就能放开手脚,甚至飞翔。
* * * * * * * * * * * * * * *
春暖花开:
你心中“理想的杂志”是什么样的?
我觉得它应该会是影响我生活的东西,就像现在离不开douban了一样。
它的形式?
还是喜欢纸质的书。
它的内容?
前面有人提到信息,我觉得《TOODAY》现在少的正是信息,但是话说回来,任何信息网上都可以找到,那么如何让《TOODAY》传达的信息独特呢?目前我想到的只是不光有信息还要有观点,我喜欢《生活》杂志很好地作了这一点。
它的定位?
面向青年,再收点中青年,成熟点。
它的姿态?
现在的很文艺,再平实点,再老百姓一点。
它的参与?
这个不知道,反正我只会画点小画,如果是读者的话,我希望有点互动形式。
它的编辑流程?
这个我真不懂。
它的阅读环境?
图书馆。
至少是闲散的时候的读物。
你希望它能做到什么?
能带我出去玩。
你希望它是怎样的?
作者和读者是个团体,外围再有些关注。
* * * * * * * * * * * * * * *
Loafe:
正如红豆所说,令狐磊同学写了不少这样的理想杂志其中一篇我看到了,用了一组抽象的词汇,诸如爆炸、丰富等等。现在,我准备从具体到抽象,来描绘一下我的理想杂志。
侧重从专题的角度去说,最近想看的杂志是61期的《非音乐》和最新一期的《城市画报》,前者做了南京摇滚乐的图景,后者纪念伍德斯托克60周年讨论嬉皮士。这两种共同的特征是都偏亚文化,似乎每个人都会有那样的经历,特别是需要找到一些特别与众不同的文化来作为自己的姿态。但是现在它们开始变成一种可以玩味的文化,去洞察文化背后的来龙去脉,这显然是我一直感兴趣的东西。
再添上在家里藏有的午夜场《看电影》,一期专门讲述银河映像10周年的专题纪念,与前述所提到的《非音乐》类似特性,它提供一个全面式的图景,包括列出的银河十年N多排行榜、采访等,都给读者找到了一个迅速了解这些文化结构的渠道。
因此,我所认为的理想杂志应该具备这样的特性:
1.全面的,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所要了解的对象,对庞博的文化梳理出清晰的脉络。
2.深入的,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的,具备进一步深度阅读的导读功能。
其它的形容词诸如前瞻性的,易读的,新鲜的……
下面是回应部分:
1.to小跳,你说的那“向你寄出只属于你的杂志”是哪看到的,在网络可找到相关资料?
2.其实小特所认为的,《TOODAY》更加偏重于感性,善于表达内心和倾诉,我觉得这恰恰是现在《TOODAY》人们所忽略的。随着《TOODAY》众编辑趋于成熟,逻辑思维能力的增强,我以为感性的那部分在逐渐被削弱。而《TOODAY》区别于其它杂志所具备的亲和力,我想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它不排斥这样的感性成分。其次,我继续危言耸听下去,小特所提到的“一本杂志保持好自己的基调和最基本的东西”,我以为《TOODAY》其实这方面的定位其实比较模糊。
3.关于苏佾、红豆和36所讨论的,我注意到的几个词汇,“独立思考”、“闭门造车”、“放不开手脚”。这里跳出杂志的讨论,想到一个稍抽象的说法:所谓的独立思考是否是一个伪命题呢?正如36所说的,之前做《TOODAY》抱着试试看的做法,后来才知道有些选题是别人做过的,这种知道得少的条件下而“独立创作”出来的东西,结果也并非独创。推理之,假设这个命题成立,那么通过阅读大量书刊,借鉴他人做法看起来也并非坏到哪里(因为我以前一直认为读得越多,创造力越少,就是说独创的能力很可能因为知识结构的完整而被削弱,此外,以前看过彭浩翔接受采访时,谈时尚潮流几十年翻一遍这个问题说哪有什么独创性,都是前人已经做过的——虽然说得比较偏激),但但但我觉得要区别“独立思考”和“借鉴、模仿”这两种方式,很可能是,后者做得不够自然,这似乎有点类似苏俏的观念,即应该是“独立而不受外界其他声音的影响。”此段离题,只是拿出来晒下,大家继续讨论杂志。
* * * * * * * * * * * * * * *
陈小特:
刚又重温了最近的两期《TOODAY》,食物那期虽然我有参与,但是非常羞愧地说当时都没有好好看其它文章,说真的那期做得挺不错,有很鲜明的主题,发散出来的对于各种和食物有关的文章和访问都不错,如果面更广一些(请原谅我的马后炮),那对于食物的感知和想念就不是一点点了。
旅行那期又回到了之前的状态,相比之下,更喜欢食物的,因为感觉新颖并且和之前有所区别,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可以展示。期待月底最近的一期。
* * * * * * * * * * * * * * *
36:
哈哈,楼上的问题很简单啊,因为食物是红豆同学操刀的,红豆同学操刀的哪一次不好啊(其实这也是我一直想要努力的趋于理想化的原因,因为会觉得现在的形式浪费了这样的内容)。其它的比如回复上面Loafe同学的,等我稍事休息再来慢慢交流(刚下班,汗流浃背中),其实想说的还是挺多的,这样的交流过程真过瘾。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