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客

文/ALEC Z


  2003年,初次读到安妮宝贝的文字,那是一本盗版的安妮宝贝合集,书是从同学那借来的,这本纸质很差、错别字多的合集包含了《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和《彼岸花》三本书,那个时候我高一快结束,刚从文科班被分到了理科班,与同学还未混熟儿,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沉默地坐在教室里,恰好无意间在以前的同学那儿发现了这本合集,就借了过来,这之前,我只听初中的好友在电话里提到过一次“安妮宝贝”这个名字。以后的日子,除了班主任的课和自习,我都是看这本合集的,忘了花多长时间看完,不过是连续地读完合集中的三本书的。那之前的我平时也就看看《萌芽》,初中时甚至还看《少男少女》之类的期刊,阅读风格比较固定在青少年文学内,所以初次接触安妮宝贝的文字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庸俗点儿说就是给我的心灵一个巨大的冲击,在那正值逆反心理猖狂作祟的年纪,这样的情节必会带来更加强烈的自我认同感,不由得就会深陷在比较孤僻和封闭的空间里,那之后的好几年,我一直活在这样的状态里,甚至刻意地增加独处的时间,思想也渐渐地消极起来。这样看来,安妮宝贝给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至少在青春期里是这样的。

  最初的安妮宝贝,文字是生冷阴暗的,有一种飞蛾扑火的壮烈在里面,无论爱恨,都彻底决绝,并不妥协,经常与物质纠缠在一起,生活里忠于一定的习惯,这习惯或许是衣着妆发,或许是言语表情,也可能是做事的方式和对生活的态度,但人物的骨子里是充满恐惧的,害怕失去、害怕麻木、害怕灵魂被禁锢,不管这恐惧是来自幼年的成长还是残酷的现实,在自我保护以外,也带来了勇气和力量,更加地坚定了内心对自由的向往。于是在我看来,生冷阴暗的表面里,埋藏了矛盾的炙热情感,而我的年少轻狂,似乎也因那些文字的渗漏夹杂了蒸发不掉的潮湿霉气,一段幽暗的长大途中,不时地伴着撕裂的疼痛。

  看过安妮宝贝作品的人都会发现,大多故事是发生在路上的,在不断的抵达与离开之间探索宿命的安排,摇滚乐、艺术片、酒精和尼古丁,这些只是陪衬品,真实地感知生命的存在才是根本,人物个性上的与众不同是带有自毁性的,没有完美,更没有不朽,有的只是不断地行走,一个个过客的标签贴在身上,归宿像海市蜃楼般不可捉摸,却更能纯粹地得知个人好恶,喜欢和爱因此才显露原本的模样,占有成为最终的霸道。

  安妮宝贝对于小物件的迷恋也是独特的,这点在《蔷薇岛屿》和其后的作品里愈加常见,有些东西不见得有多珍贵,但只要拥有就觉得安全,爱恋源于自我本身,那对人对物施以爱恋不都属人之本能吗?恋人是充满纠结与挣扎的,而恋物则是安分居多的,前者轰轰烈烈,后者安安稳稳。《蔷薇岛屿》之后的文字少了浓烈的情绪交织,渐渐趋向平静的记叙,对细节的着墨也更自然随意,往往琐碎的小事里流露出的细腻和认真让人着实沉溺,虽少了情节上的大起大落,却从未失去自省的沉淀,动人之处也就不只一二。

  《莲花》的出版带来了原始的芬芳,写在封面上的“生是过客,跋涉虚无之境”一语中的地揭露全文的寓意,隐约觉得这本书从头至尾都孕育着强大的力量,自然条件的艰苦对身心的极大挑战无休止地考验着人类,或许字里行间少了象征安妮宝贝个人色彩的锋芒,却丝毫未减少读者内心的冲撞,至少很多读者包括我在读《莲花》时心里都反复地自问着:“如果可以,我会去墨脱吗?”这一问,不是简单的旅行或者选择,更像是一次胜算极小的探索和冒险,甚至是用生命和爱做代价的赌博,可贵的是安妮宝贝的笔触从没显出任何惧色。在今天这个时代,浮躁成了再寻常不过的通病,压抑的生存使人们在价值观上的趋向变得很不乐观,安妮宝贝在心灵的探索上更加深入,对人性的剖析也更加明朗,如今的任何可能都离真实越来越近,城市生活的多元化让人们有了更多的参照,随之增多的也有太多的不确定,是不是人们都或多或少地抱着侥幸的心理,才导致内心的不坚定?《莲花》带给我的是丰满的羽翼,可以在拥挤喧嚣的尘世里飞上蓝天,清晰的俯视社会的纯洁和污浊。

  《素年锦时》的到来是很自然的,维持一贯的“安”式风格,更多温暖的描述里镇定自若,外表略显素气,内在却清醒沉着。回过头去看,这么多年的时光,我在成长,安妮宝贝在转变,这些都不是刻意去执行的,随着时间而行走的过程里,我们总能多点更多点的看清自己,而曾经的我们做过的梦并没有破碎,它们早在我们的生命里成为了永恒。

  尽管安妮宝贝这些年的作品一直保有一定水准,但我还是认为《莲花》是她的巅峰之作,因为心灵的洗涤,一生仅需一次足矣。回顾安妮宝贝带给我们的如此繁多感受的作品,仿佛看到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从最初的轻狂、暴烈一点点变得安静、内敛,却始终坚持内心,这样的坚持经过时间的洗礼,更变得不可摧毁。

  刚与开头提到的朋友探讨安妮宝贝,她说“安妮宝贝影响了整个80后的写作”,也许她的观点有些夸张,但我是赞同的。在这个崇尚个性的年代,非主流的横行是如此迅猛,年轻的我们崇拜这些崇拜那些的时候多少还是盲目的,这已经化为一种趋势,且抛开好坏不谈,我建议在表达个性的时候学习一下安妮宝贝文字里透露着的真实、直接和彻底,毕竟个性不是假装或者模仿就能做到的。

  坦白讲我是喜欢安妮宝贝的,但也许是心态的改变,很久不看她的书了,但她的作品带给我的影响始终存在着。慢慢的,我们会变老,会死去,人生也只不过几十年的光景,所有以前抱怨的现在困惑的将来面临的都会消失不见,这不正应了那句“生是过客,跋涉虚无之境”吗?可能我们长得不够好看,身材也不好,没有理想的爱人,没有满意的工作,我们总有说不完的遗憾、不满和惋惜,但想想今后的某一天这些都将不再出现,还有什么好郁闷的。

  我们的心灵都有一个渡口,水流是自由的,我们也可以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