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铁

文/程明


  关于地铁,我总是很喜欢的。在地下2、30米的黑色隧道中疾速穿梭,那恐怕是古人的范特西。

  伦敦的地铁是我坐过次数最多的。伦敦的地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铁,据说始于一八几几年,地道宛如蜘蛛网。
  伦敦地铁车厢长而狭窄,座位是绒布的;人少,几乎不会有站着的时候。车厢犹如图书馆,因为大部分人都在地铁上读书。
  伦敦的地铁是沉默的,是有序的,是给你空间思考的。

上图:世界最早的地铁站Baker Street,也是福尔摩斯的居所。
上图:伦敦的地铁。

  北京的地铁是我最近常坐的。北京的地铁是中国古老的地铁,是没有下楼电梯的,可以锻炼身体的。
  北京地铁车厢座位我还没有细细体味,因为还没有机会享用它。坐北京的地铁,是“见缝插针”的最好实例。 在北京的地铁站里,有拿着扩音器的小伙猛地在你耳边来句“不要挤!先下后上!!”,然后就是一片耳鸣。在北京的地铁里,即使不扶把手也不用担心会摔倒。于是我唯一的困惑就是别的女人的烫得焦黄的头发总是扫在我的脸上;或者是某个抽烟过多的大叔冲着我哈气。

  巴黎的地铁是给我留下颇为深刻的印象的。因为它的门不能自己打开,而需要下车的人按一个机关打开。巴黎地铁里面充满了“非白人”,还有卖唱的人、弹奏小提琴的人。巴黎的地铁里有很多艺术品,比如美术(画)、雕塑。但是最出众的还是巴黎女人婀娜的身姿和非凡的衣着品味。

上图:巴黎地铁的广告。

  布拉格的地铁是让我意想不到的。尽管布拉格地上处处是美轮美奂的画作,布拉格的地下却只有冰冷铁器堆砌而成的站名。没有广告,人烟稀少。捷克语是养耳的,它的韵律独到,让人不禁想要细细地侧耳倾听。配合这样的语言,地铁宽阔的站台和几何金属图形布置成的站名,让你意犹未尽想要多感受些布拉格的味道。

  罗马的地铁是让人匪夷所思的。只有两条线,当拥挤的人群冲向那破旧不堪的车厢时,站台、地铁和人们早已不堪重荷。地铁站里的颓唐正如地面上罗马帝国的断壁残垣。

  新加坡的地铁是充满人种气味的。黄色人种的温婉,棕色人种的辛辣,白色人种的香水,混杂在一起,配合30摄氏度的温度,蒸发、晕开。

  东京的地铁是混乱的,是行色匆匆的,是寂静的、干净的。通勤OL的精致妆容和salaryman犹如保鲜膜包裹似的西装上演瑞丽杂志live版。20多个出口的地铁站口把人们带向那同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城市的各个角落。

  京都的地铁是静谧的,是绒布的座位。人少,设备像是陈旧的五星级酒店。可以让人放松。

  香港的地铁是商业化且非常有趣的。一是两站间隔出奇短;二是在车厢里能看到最新娱乐八卦新闻和股票走势;三是禁止喝水;四是能听到最正宗英国腔的英语,当然还有最正的广东话和普通话。香港人是gentle的,年轻人是绝对爱打扮的。在香港地铁里,上班时间可以在看到坐车化妆的OL,放学时间又可以看到东京最in的装扮方式。

  深圳的地铁是无可挑剔的。只是无可挑剔性意味着没有特色,正如那句话说的——“美则美矣,毫无特色”。最新的技术、最好的车厢、最科学的车次时间、最环保的车票。很多的最,很多的骄傲,可是就跟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积淀一样,就是没什么文化积淀。

  上海的地铁是多元文化的。除了中国人,还有明显的日本人、韩国人、白人、黑人。除此之外,上海的地铁是容易让人遗忘的。因为大家都倾心于上海地上的喧嚣和欲望的堆砌——“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