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的必要?

文/离


  有很多年我在为这件事苦恼:我活得还不够坦然(也或可以说是认真),或不如他人坦然。远在童年时期就有意无意拒绝接受这个正常世界的正常规范。拒绝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拒绝思考与人的关系,将世界简单的划分为喜欢、厌恶,以及与己无关的灰色地带。褊狭、封闭的生活经历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学说,我留给他们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人摇着钥匙串,走在马路边的样子。我爸多年来也一直将我独自背着手在菜场溜达的场景当成笑话来讲。早先,我不觉得这有什么。后来,每当小说需要借助一些共同的经验,需要一个典型的形象时,很容易就陷入了混乱。于是我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假如过去我是另外一个人,假如在这个人的过往经历中,充满了扑面而来的现实细节,是不是就不会混乱,问题也就更容易解决?

  几年前有人对我说,你应该像一个正常的女孩,你应该笑起来前仰后合,并且勇于在众人面前说话。这种美好的愿望说的多了,我就真的不安起来,觉得是自己有错。

  后来才渐渐明白,一个人怎样活着都没有错,是谁都没有关系。

  如果能诚恳地面对并接受,一切细节就都是可用的。你从来也没有远离过这个世界。你拥有一切眼之所见,耳之所闻,包括梦,幻想和故事。除非丧失记忆,任何人都拥有足够丰富的个人经历和体验。不肯承认或干脆抛弃,如果不是为功利所惑(不仅要自己觉得好还要所有人都觉得好),就是自寻烦恼。也就势必会遇到因此而造成的障碍和困难——而它们原本是可以不存在的。

  我明白我写不了什么。如果强迫自己去写,就会非常不顺手。我想我也还没找到真正顺手的东西。这么说不是在强调所谓的“坚持自我”(我们经常在某些时候给“自我”乱下定义和制造形象),而是说,一个问题,会有许多种解决之道。

  四处碰壁,总会碰到一个出口,不用着急找什么捷径(其实是条绝路)。

  所以要写诚恳的东西(哪怕很差),而不是牛逼的。

  还要坚定这样的信心:与你关系紧密的东西,也一定能在他人身上找到。

  想起有一天,我正为某个小说中的细节烦恼,进而陷入自我纠缠时,情急之下问道:何处能够洞悉人性?

  肉叼着根烟,瞥了我一眼,很有佛相地说了四个字:俯仰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