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推介及评价/绿色志
《O2生活潮》(上海)

文/红豆


《O2生活潮》(上海)
2008年6月号/总23期

  《O2生活潮》这期讲低碳生活,原来碳可以像香港人时兴的计算卡路里一样,每天生活都会排出碳,过多的碳你要用金钱或其它东西去补偿——因为过多的二氧化碳是温室效益的凶手。碳循环、低碳、减碳,由低碳衍生出的企业、碳贸易公司,最后还找来“减碳达人”阿干讲讲他的减碳经历。对于接受低碳意识非常慢热的中国大陆,这些现象和事件都只能是发生在上海或台湾。专题从深入浅,从严肃的概念到简单的方法论,从有距离的企业,到亲切的个人,在阅读的开端确实也能考起一些读者。

  或许这算是个严肃而带向上意识的话题,所以这个以解说为主的一期专题,图片编排有点失色,类似教科书一般,但读后会有收益。

p1-6
开篇及点题文章:有点充版面的嫌疑

  碳循环图下文章提到了很重要的信息:
  比如大自然本来是存在碳循环状态的,但碳循环受到干扰(其中大部分是因人类对生活圈的开发而发生变化),人类诱发新的碳循环但并未完成意识到。

  专题的开篇比较拖沓,在经过卷首一文后,《低碳——让我们过上与自然共息的日子》一文的出现,内文大部份是概括接下来的内容,有种将卷首语隔开来充页码的感觉。

  前三中的两个表格也没有太多文字去解释,BOX信息或图配文所起的补充说明或起承转合的作用不明显。

p1-2 / p3-4
p5-6 / p7-8
p9-10

p7-10
Jules Kwan和Scott Barrack的URBN HOTELS

  他们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碳中性酒店,“内部建筑材料几乎都是旧物的再利用。”大堂、房间、墙壁的材料都来自旧房迁拆用料,太阳能天窗、节能灯泡、双层玻璃窗等,都是为了节约能源——这么理解的话,其实这就是一个环保酒店。不过昂贵的住宿费用可能也会一部份人却步。这让我想起某些中国人称LOHAS为时尚的健康,从这个高度出发,要普及的话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途。

p11
专访URBN HOTELS设计师

  POINT:
  1.要做有上海特色的环保酒店;
  2.改变过去酒店为客人提供的服务意识,并非为只睡觉;
  3.进屋不穿鞋、利用旧材料做设计;
  4.两个设计师的“可持续建筑”观。

p11-12 / p13-14
p15-16

p13-14
亚洲第一家“碳中性”健身房ONE WELLNESS

  一楼有针炙诊疗室、瑜伽室、按摩室、餐饮吧,二楼是运动区。如何与其它健身馆产生“碳中性”的区别,文中大概透露了这样的信息:项目动静配置的平衡,破屋还原、竹子环绕。对于接受新观念慢热的中国,这个所谓“碳中性”很可能会被很多人理解为噱头。杂志应该让那些感同身受的顾客参与同文章中,可是并没有。

p15-16
绿碳生意经

  一个企业的碳排放量,让其它某个企业承包下来,例如上文提到的URBN HOTELS,它向碳绿购买的碳排额为1000吨/年,这个额来自深圳一个垃圾填埋场。“批发商将这些一次碳排额度卖给碳绿,后者就可以像卖商品一样出售碳排额度,价格按照供求关系做市场调控”。与其说是用经济手段解决环保问题,不如说是利用环保问题诞生经济贸易。

p17-18
买碳汇林抵碳

  主要是讲一个女子参与“北京购买碳汇林第一人”称号的竞投当中,购买“碳汇”即购买树木,然后再获得一个凭证。其实想象一下,只不过就是将买树种树时尚化。

p17-18 / p19-20
p21-22 / p23-24

p19-22
减碳达人杨达干专访

  专题里平易近人的一篇,也可能是最让读者容易接受的一篇,杨达干讲了自己减碳的每一天,包括透露打算和女朋友进行一场绿色婚礼。专访里的阿干是一个很可爱的人,很有意思地生活着。其实与其说是减碳生活,不如说是很环保地生活着。

p23
一些“减碳的”小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