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第一次看的香港电影金像奖现场直播,是在1995第14届的金像奖,那时我才11岁,但当晚的节目依然印象深刻。因为1995年是国际妇女年,所以该年的颁奖嘉宾全部由女性担当,而当年的大赢家就是墨镜王的《重庆森林》(当年王家卫没有在颁奖上戴墨镜,而是戴一副大黑框眼镜,俨然一高大的帅小伙、文学青年)。从那年起,几乎每年的金像奖颁奖我都不会落下。
1982年,第一届的香港电影金像奖由《电影双周刊》最先创办,当时香港电影正值走向一个新的辉煌时期,香港电影人激情澎湃,而香港电影“新浪潮”更是为金像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第1届到第5届是金像奖的开创期,这一时期金像奖刚起步,奖项设置还没有现在丰富,更没有多少专业电影团体加入,金像奖的第一代组织者是在摸索着前进。
|
《电影双周刊》当年发起提出举办金像奖,但如今这份杂志已经停刊,这让陈柏生等早一批电影工作者感到十分可惜。双周刊和明报周刊当年被认为是香港最有影响力的两份杂志。 |
|
金像奖进入壮大时期是从第9届开始,这一年,开始有一些电影工业团体纷纷加入,像编剧家协会、导演协会都加入到金像奖的评选行列,而到了18届,更是有专业团体,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其中,比如武狮工会等团体。而每一届的颁奖典礼都有特定的主题,像1995年的国际妇女年、去年第26届的“薪火相传,承先启后”,今年第27届的主题则是“四海一家”。
九十年代的后期,香港电影迎来了低谷,电影大量减产,金像奖并没有因此受影响,而且还从19届开始主张凝聚亚洲力量,把金像奖的范围扩大到亚洲,并在21届的时候设置了最佳亚洲电影。尽管有人不同意“香港电影已死”的观点,但香港电影不再辉煌,香港电影不能再只局限于本土范围是一个共识,金像奖的举动恰恰反映的是香港电影人的求变意识。
金像奖在2006年走过了四分之一世纪,以25年为一个关口,从一个关口闯进另一个关口。去年的“薪火相传,承先启后”象征创造金像奖的第一个25年辉煌的电影人应该有接班人,让这班人来创造金像奖、创造香港电影第二个25年的辉煌;那么今年的“四海一家”则是团结分散在世界各在的香港电影人,酝酿着复燃香港电影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