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年年年 - 家是旅程的终点
2008年2月29日



 
       
 
 
tooday23
 

博客:炒作与封杀同在,言论自由路漫漫

文/圣马克方场


  博客自打在中国出现,就注定会话题不断。2月初,冉云飞在天涯的博客“匪话连篇”被天涯封杀,这个以理性言说而逐渐为读者所推崇,以“普及常识”为主要内容,坚持“日拱一卒”,点击排在天涯博客前四位的知名博客,终于彻底触动天涯管理者了。博客刚诞生时,有很多人形象地将其说成是个人的客厅,但经过这么几年的发展变化和大众对其了解的深入,在性质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博客真能成为自由言说的主要阵地吗?真能成为网民自由表达的平台吗?真能成为最为有效的公众批评与舆论监督渠道吗?

一.博客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透露着自由的气息

  考证博客在中国诞生的时间毫无意义,因为对这个方兴未艾的网络宠儿来说,现在不是为其立传的时候,当一个帝国行将没落的时候,才会有人去干此等傻事。博客的出现,让很多人立刻兴奋起来,因为他们看到,这个新生事物来到中国互联网,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透露着自由的气息。玩博客的最初一大批人当中,有半数以上是已经厌倦了在论坛里与人对骂或者是不堪忍受论坛管理员无故删除自己的帖子,当他们终于找到自己的一块自留地的时候,那种兴奋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他们从此不用浪费时间跟人掐架,自己说自己的,赞成的或者反对的都由它去,没人能管得着;他们从此再不用跟论坛管理员邮件来往,要求将自己的某一篇帖子开放或者恢复,与其作这些无谓的争执,不如花时间去熟悉博客这个新鲜玩意儿,赶紧地,给自己建一块漂亮的自留地。

  被压抑太久的饥渴灵魂,瞬间释放出惊人的能量,他们将各大论坛里的人气席卷而去,并为了吸引别人眼球而使尽各种招式,性爱日记不过瘾,扭腰秀沟露屁股,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同样饥渴的看客们当然来者不拒,“只要你要,只要我有”被他们集体篡改为“只要你贴,只要我点”。在这个阶段,人们只注意到自由的味道很硬,却不曾细细感受自由的空气中夹带的血腥气味和霉烂的气息。谁也没有注意到,这种瞬间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早已经被网络运营商看到了,而且,他们正在计划着将所有的能量转化为他们的网络流量!自由正被蚕食,枷锁在作坊里一副副被打造出来。

二.举旗邀名人,相形成笑饵

  毫无疑问,在这个阶段,人们再一次记住了“新浪”。在新浪之前已经有中国博客网、天涯博客、敏思博客、歪酷博客等一大堆的网络运营商将博客群体吸引过去了,新浪要做的是,用较小的成本将更多的流量吸引到它的网站。这个娱乐性的事件,他们用买通所谓名人的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一大批原本连电脑都不会使的作家、艺人都在新浪网上开起了博客!新浪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并不需要把每一个被邀请过去的“名人”都留下来,而是让更多的有着觊觎名人隐私和偷窥癖好的网民将鼠标指向“新浪博客”,并且一次又一次地点击下去。整个事件中,他们要的只是一个娱乐效果,不管你是不是热衷娱乐的人,只要你是“名人”,那么就请你来,如果你不能适应这种娱乐活动,那么,你可以自行离开。将“名人”们请出来的时候,新浪扮演了迎客者的身份,但“名人”们说要走的时候,新浪绝不会再当一回送客者,至少它不会让其他人知道它是不是送客了。

  隐约记得,第一个关闭在新浪上的博客的名人是作家池莉,这位我一直喜欢的武汉作家在关闭她的博客之前有一篇告知所有网友的文章,大意是说,在新浪将她拉进那个名人博客圈子之前,她完全没有预见到,会有那么多的麻烦事情,会耽误她那么多的时间,她用认真严肃的态度去对待每一条留言、每一位访问者,但到底发现,博客仅仅是一种娱乐游戏,而她选择了一贯的对待事物的认真态度去对待这个娱乐事件,所以即便在关闭她的博客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她就开始请了一名助手打理她的博客,但仍然无法继续坚持下去。了解池莉的人都知道,这是她的一贯行文态度,也许是武汉的生活习惯让她形成了这样的性格:即便面对多么让自己感到愤怒的人和事,她都一贯用平和的语气讲话,并且只作自我批评。那么,池莉的这篇仍然充满严肃和客套的告示到底描述的是怎样让她感到恼火的事情呢?明显,就是新浪,他们用漂亮的借口把一个不擅娱乐和不适应网络的女作家拉进来趟了一回浑水,但并不打算对这个太过宽容的个体作任何歉意的表达,也不希望就此影响到其他正“乐”在其中的池莉式“名人”。

  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性的原因导致新浪能成功吸引那么多的“名人”呢?除了新浪可能承诺过的自身的网络影响力,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于那些域外访问者来说,新浪是稳定性较好和响应速度较快的站点,而博客最初给人的“网络日记”印象促使名人们在考虑选择博客门户的时候将稳定性和域外响应速度看成了最为重要的因素。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博客并不是自己的硬面抄笔记本的时候,他们也就懒得在意自己博客的更新频率了,乃至在忘却好几个月之后,彻底将博客从自己的生活中删去。与新浪当初邀约的名人相比,几个月的时间后,继续留下来的已经寥寥无几。新浪邀请所有人看了一出他的滑稽表演,只是他仍赖在台上不走,就凭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直就那么耗着。

  至于跟风效法的搜狐博客、天虎博客,与新浪如出一斑,只不过他们的表演更差劲而已,不提也罢。

三.千淘万沥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

  在这场全民博客愚乐的风头之后,网民们觉得疲了,网站也觉得疲了,该走的始终还是会走,该留的也大都留了下来。于是我们看到,那些并非多么有名的名人真的因博客而逐渐红了起来,他们不靠脱,也不靠骂,只靠长期的坚持和高质量的博客文章产出。而各大博客网站的后台管理者和板块编辑们,显然对此始料未及,在博客的管理上,仍然只有单调的“娱乐类”、“经济类”、“法律类”、“文学类”、“情感类”……天涯大概是第一个作出有效响应的网站,将人物频道很好地同博客整合起来,一批有质量的、值得关注的博客逐渐成为人们长时间关注的对象,而其它网站在早前高呼的“精英博客”却仍旧停留在口号的阶段,不见任何实质性的行动。作为博客老大哥的中国博客网在此情形下下决心要改版,但这一改就是几乎接近一年的时间,并且创意少得可怜,硬生生将一个原本最有人缘的博客网站搞成了死水一潭。

  现在,仍然活跃的精英博客大多数不在当初叫嚣最厉害的博客网站上,而且这些精英的成长也并不是靠网站的炒作之功,精英博客之所以成为精英博客,并不是仰仗某某精英博客网站,而是那些博客的主人们,本身就足以在他们的领域内成为社会精英。你应该知道王小峰、连岳、和菜头、十年砍柴、傅国涌、黄集伟、冉云飞、王怡等人的博客吧?实际上,这一串当下最有人气的博客一点也不娱乐,他们都无一例外是严肃题材的博客作者(就算可爱的和菜头博客一贯娱乐,一贯扯淡,但我们能看到的是他的严肃态度)。而在众多博客网站已经对博客不再有什么兴趣的时候,我们却看到了牛博网的异军突起。这就是大浪淘沙,吹尽黄沙始见金,无论博客这个东西刚一出生时是多么的娱乐化,到最后,仍然是比重最大的东西留存下来了。

四.路漫漫其修远兮,众将上下而求索

  在这里,我愿意把精英博客和现在仍活跃的一些比较专业、比较强悍的论坛、网络社区等同起来看。因为在精英博客真的成长起来之后,那些仍有活力的论坛的命运和精英博客几乎是一样的。批判易中天、批判于丹、关注最牛钉子户、关注厦门PX事件、关注周老虎……这一系列的社会事件在网络上引发深度讨论并影响到权力部门的决策,无疑让我们看到了令人欣喜的舆论监督和言论自由新局面,博客特别是精英博客,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封杀”让我们迅速对这种状况的乐观估计转变为深切的遗憾。牛博网在去年两会之前挂掉了,至今仍未恢复开通,王怡的“麦克风”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网站管理者掐掉,冉云飞的“连篇匪话”在天涯无数次的删帖警示之后终于彻底被关闭……冉云飞说:“嘤嘤其鸣,求其友声,这是人的常态;宁鸣而生,不默而死,这是人的境界。前者促使我本能地言说,后者促使我勇于言说,都对促进言论自由有莫大的好处。”我们看到,尽管中国的互联网始终就只有这么大,尽管中国的互联网运营商在服从政府意志和满足用户利益的博弈中艰难地寻求着一种平衡的方式,但正如十年砍柴所说:网络,载不动许多愁。“网络仅仅是一种民意的载体,舆论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只有舆论撬动了坚硬的行政或司法机构,才可能使公正有一席之地容身。”精英博客和精英论坛确实争取到了更多的舆论空间,争取到了更多的言论权利,但仍然显得很脆弱,比之最终解决问题的公权利,民众的这一点舆论监督显得多么微不足道!“网络,是上天给人类一份礼物,借助它人类能改善自己物质生活,也能促进政治进步。但工具一定要通过人才能发挥效能,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网络固然能起到些作用,但真正的出路,一定在网络之外。”(十年砍柴语)

  确乎如此,不仅博客,就是整个网络,在争取言论自由的这条道路上,仅仅才迈出了最初的一步。路漫漫其修远兮,众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