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戒》
导演/李安
主演/梁朝伟,汤唯,王力宏
制片/中国,美国
上映/2007年 |
|
诗人刘不伟先于我买到了那张碟,一刀不剪版的《色·戒》。前天晚上,冬至,我在他家吃饺子喝酒谈艺术,直至深夜,然后我趁他醉酒昏睡的当儿,偷偷把那张碟借来了,昨天晚上独自在家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并且拉上了窗帘,把狗轰到了另外一个房间。
我得说,很好,虽然中间有那么几次觉得不太舒服,又有那么几次被间离走了情绪以外,都很好——“好”是基于电影的评价,唯电影的评价,而非意识形态、主题、思辨等的范畴,但是凭心而论,如果剥离了意识形态,那么它究竟又有多好呢?先说关键的,那几段床戏,拍得很不错,电影视听语言方面的就不再罗嗦了,费脑子,单就体位和难度系数而言,很有创意,我不时按下暂停键,得仔细分辨一下,屏幕上的那条腿到底是他俩谁的,嗯,很高级,我得说,因为本人在情欲方面是个相对保守的老男人,前半生屈指可数的几次嘿咻也都是采用大家司空见惯的基本体位,乏善可陈,所以此片令我大开眼界,晚上上床之后我还在琢磨那几个姿势,并且抱着枕头扳着自己的腿揣摩一二,一不小心就抽筋了。
如果要我评价,我最喜欢的是第一段床戏,就是汤唯和她的那个唯一有性经验的男同学搞的那几场戏,尤其是那样一个细节:第一次,那傻逼爬上去了之后,很长时间没有动作,尴尬拘谨到了极点,停顿了,汤唯睁开眼睛,然后善解人意的用胳膊搂住他,以示鼓励并充满好奇、希冀、些许无奈、可能的渴望……那是一个处女被迫和一个自己一点儿都不喜欢的男人第一次上床时候的小细节,令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说句题外话,当一部电影铺天盖地而来,随之各类评论也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我通常会选择回避,情愿找几部名不见经传的独立小制作来看看,等到风平浪静了,再翻出以前买过的碟看,觉得这样更踏实,不至于被喧嚣所左右,这部《色·戒》也是,更重要的是,我们都在等未经删节的完整版,电影如同房事,是非物质体验过程,由不可确定因素决定,体验它们是需要主观心境、客观环境和彼此配合的,而删节所破坏的不仅仅是完整性,简直就是全部,类似“前戏,中戏,过场戏,过程戏,高潮戏,后戏”一样需要完整和密不可分,试想少了中间的任何一个过程,你还会不会觉得爽?
当我看到梁朝伟银光闪闪的两个蛋蛋的时候,我被彻底间离掉了,瞠目结舌,腾地从沙发上坐了起来,难怪诗人会认为他们是在“真干”呢,我也一度恍惚了,我心想,女性观众此时肯定会比我更爽,尤其是那些喜欢梁朝伟的女性观众。说到表演,我得说,梁朝伟演得很吃力,虽然传神,准确,但很吃力,他极力去体验那个大汉奸的粗鲁与优雅,极力去体验导演的要求,极力控制与释放,却弄得很累,我看得都很累,我揣测,梁朝伟的心里肯定有一些东西是抵抗的,以至于他的表演流露出了泄愤的情绪;但是也要比王力宏更好一些了,但是导演选择王力宏是明智的,我想,这也是我小人之心瞎揣测,票房号召自不待说,导演就是需要在这里来一个木偶,一个脸谱,生硬而干涩,他就是一个小帅哥,没了,他的角色决定了他不能抢戏,就是一个代表纯真感情,初恋,与兽欲无关的小帅哥符号。但是对于革命的热情,青春狂燥,诗意的二球,流氓假仗义是需要有爆发力的,而王力宏根本做不到这些!他是星条旗下的蛋,生在阳光里,长在蜜罐里,哪知道什么是革命啊?!汤唯的戏,其实我觉得,也说不上有多好,生涩拘谨有余,光彩照人不足;顾盼生情有余,含情脉脉不足;尤其是对“转变”(整部影片涉及到她的几次转变,从被动到主动,从女孩到女人,从受难到受欲,从任务到自觉,从性到爱,从爱到现实)的刻画,可以看到,但流于表面,归根结底这是一部好莱坞电影,而非东方文化体系的,受众定位是西方观众,好奇的窥视,粗俗而粗心的大眼睛。这是电影文化决定的,市场和时代决定的,李安已经做到了最好,在今天,当下,而且这也不是他能决定的,就细腻与曼妙的值得把玩和回味之处而言,这部电影不如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好。但是也已经相当不错了。李安很有品味,也很聪明,审时度势,大智若愚。说到东方文明体系,你看看小津的电影,费穆的《小城之春》,那些才是细腻而耐读的工笔画呢,但是显然这些东西落伍了,不适合当下的审美诉求,和消费诉求。
瑕不掩瑜,还是瑜不掩瑕,反正如果我是导演,绝逼不用这几个人演。嗯……让我想想,孙红雷演汉奸,高圆圆演学生妹,耿乐,不不不刘烨演二球,就这么定了!
再说一句题外话,我看电影和评论电影的心态是经常变化着的,大概一年前,我根本不谈视听语言之外的关于电影的任何其他话题,觉得那些与我无关,只说导演想干什么,选择了什么方法,好还是不好,合适还是不合适;后来我觉得这样有点儿偏激,毕竟思想性、艺术性是和技术活息息相关的;又后来,我决口不提视听语言方面的事,觉得无所谓好与坏,合适不合适,反正就那么回事,拍也拍完了;再后来,我把电影这事当作一件个人行为,导演创作了一个个性化的作品,我作为一个独立意识的观众把它给看了,这个过程是个纯主观的暴露和意淫过程,没有拿来分享的价值;又后来,我把电影当作一个勾当来看,好听点儿说,是生意,商业行为,这事完全背离艺术性,不是主观行为,是个大众行为,工业化行为;当我遭受了一些挫折之后,我的心态平和多了,很隐忍,很包容,我试着去理解和包容每一位导演,每一位演员,甚至每一位不懂电影的评论家们;现在,此刻,我把自己回归为一个观众,看喜欢看的电影,骂不喜欢的,接受感动,接受恶心,甚至接受教育,跟着哭,跟着笑,没有理性分析,思辨,只有接受,被动的,感性极了,也蛮好。
电影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就这部《色·戒》而言:“人性-动物性-社会性”的三位一体,决定了一个人物的动机和行为,从而最终决定了她的命运,相对应的是“爱情-性欲-政治”的三位一体。绝口不提社会意识形态,是无法阐释这部电影的理想的,但是以简单的价值评判,民族性立场来评价一部艺术作品又是些许偏颇的。其实我们中国人是习惯于这样来理解事物的,总是下意识的把社会性功能放在人性和动物性之前,这个有失公允,不过也难怪,我们曾经或者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一直,生活在一个政治阶级意识高于一切的社会里的,我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并将其溶入血液中,这个跟文化大革命和我们特殊的国体和政体有关系,我也是这样的。我也是看到那些狼狗的眼神和日本鬼子的时候,心里咯噔了一下,觉得很不爽,但是真的大可不必,大可不必。在看电影之前,我偶尔喽了一眼,转载在友人博客上的一篇评论《色·戒》评论的文章,叫做《鸡巴长在谁身上,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阶级问题》,我想这也大可不必,因为毕竟这部电影里是存在意识形态的,而且它决定了主人公的行为和命运,所以很有讨论的必要,长在谁身上,的确是个问题。
我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出在我们看到的电影太少了,没有比较的机会,没有接受的机会,当然就缺乏评判的角度了,说来说去都只能是停留在大头和小头的部位上。我们的电影评论家们,缺乏可参照的坐标系,鼠目寸光只好低头揪住鸡巴和阶级斗争不放,于是窝里斗,大惊小怪,国将不国了的,这是必然。《黑皮书》里也有地下抵抗组织成员去色诱纳粹军官的情节,而且编剧给她安上了一个苦大仇深的前史,她的亲生父母和兄弟都是死于这个军官之手的,也是后来动了感情,上演了一出始乱终爱的假戏真做,但是人家就弄得挺大方的,不那么悲怆,讲得只是个体的命运,人的情感和欲望,时代淡化作了背景,战争只是契机,人才是主角,我们看着他俩挑战世俗,寻找快乐,争取活下去,努力爱下去,就自然而然的渐渐忘却了政治、阶级、意识形态甚至道德,可是我不能说这不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或者说它是一部不道德的电影,虽然看的时候,时而我也会挺义愤填膺的,但是那纯粹是因为那个女演员身材实在是太棒了,凭什么让他干了,不让我……说正经的,这部电影的产地是荷兰,二战其间,荷兰很早就被德国人占领了,我们几乎不能把它看作是占领,因为真正战争意识上的杀戮几乎没有,抵抗运动也是微乎其微,甚至比法国人还要绥靖和态度暧昧,德国人的最终目的是消灭苏联,也没有蹂躏欧洲大陆上的除了犹太人之外的其他人种,从荷兰的历史上看,荷兰人也一向没有大是大非与原则性,他们没有强烈的民族情结,他们自古就以崇尚个性解放,民主和自由散漫著称,现在的阿姆斯特丹也是自由的代名词,你经常可以在摇滚歌曲的歌词里看到这个城市和国家,性自由在这里被发挥到了极至,几乎所有不伤害他人的行为都是合法的,很多独立组织的总部设在阿姆斯特丹,因为这里很人性,很自由,法律不起作用,比如说,荷兰是第一个同性恋结婚合法化的国家,再比如说,荷兰政府的社会福利包括,由国库提供嫖资,给失业和无保障的荷兰公民提供一个星期一次的免费性伙伴……
所以这部伟大的电影诞生在荷兰是合情合理的,不光是我们,很多西方评论也对这部电影进行过价值评判,但是怎么说呢,电影就是电影,电影只是电影。
《窃听风暴》里,诗人的老婆被迫去和反人性的政府文化部长睡,目的不是欲望,而是自我保护和顺便保护看似伟大实则弱不禁风的丈夫,我们也无权评判她;她的丈夫呢,就更值得批判了,太过分了,他明明知道自己的爱妻亲手给他戴了绿帽子还装聋作哑,他什么立场?!《布达佩斯之恋(又译忧郁的星期天)》里的性感女人不但跟丈夫睡,还跟丈夫的雇员,一个假惺惺的冒充艺术家的钢琴手睡,更不像话的是,他们三个一起睡,最后来了个纳粹军官,她……她她她她她,她竟然……把自己的阶级立场丢到他妈的哪里去了?!我在打那串“她她她她她”的时候,其实心里想的是另一部电影,《霸王别姬》里张丰毅的台词,“他给地主老财唱,给国民党反动派唱,给太太小姐唱,给日本鬼子唱,他他他他他她,他还给大戏霸袁世卿唱!”——你看,我们都没有大惊小怪,只是在关注她和谁睡,怎么睡,为什么要睡,睡完爽不爽,而不是这个情兽代表着什么阶级和属于哪个符号,这才是电影。
还是说说这部电影吧,我们总是在纠缠《色·戒》里的意义,总是在纠缠爱情和性欲,爱情和理想,欲望和道德,汉奸和正义,甚至胡兰成和张爱玲、李安和张爱玲,以及一切把人性、动物性和社会性等量齐观的定义上,毫无意义。我想,恐怕我们是高估了王佳芝了,她才多大点儿?二十岁都不到,连性经验都没有的小女孩,你想让她去承载什么?!——我看,她连爱情的意义都承载不了,因为她恋爱都没有谈过,只能算是情窦初开,懵懂少女。性?性对于她来说是什么,一个工具,起初是,后来感到恐惧,恶心,厌倦,但渐渐尝到甜头,有点儿意犹未尽,也就仅此而已吧?!她统共就和两个男人上过床,第一个还是蹩脚的教练,你让她去理清性的欲望与爱情,甚至良知的关系,你这不是为难她嘛?!她连始乱终爱都谈不上,充其量只是糊里糊涂卷入了一场肉体的游戏中罢了,没准要是,王佳芝真的和王力宏睡了,她没准能尝到新的甜头,下定决心就把那个狗汉奸给干了,也不一定哦。正义、理想和革命情操就更谈不上了,如果你把她最初的决定和行为的动机当作是这个,那么就更加的大错特错了。对于这个人物,这孩子,我们应该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她的原始动机上,在这一点上,李安早就料到了国人会沸沸扬扬地避实就虚,避重就轻地瞎理解,所以重重的点了好几笔来告诉观众(张爱玲的小说里根本就没有),没那么复杂,没那么复杂,李安的这些画蛇添足我已经觉得很刻意了,可是还是被大家给误读掉了。“唉,就是这么无奈”,李安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王佳芝的父亲在英国,而且竟然再婚了,她的弟弟也被接去了,母亲去世了,自己被孤苦伶仃的留在战火风飞中,在香港,她唯一的乐趣就是对王力宏懵懂的好感和演戏带来的些许成就感(请注意,演戏带给她成就感这点很重要),在上海,她更是忍受冷脸,寄人篱下,所以当军统的领导许愿说完成任务后就送她到英国的时候,她会很在意……所以,故事才会发生,这些才是情节的动机嘛。接下来,你们注意到她的转变了吗?李安在这里用了很多的笔墨来刻画,细致入微,纤毫毕现,娓娓道来,从她的举止做派,化妆,走路的姿势,到对同志们的态度……没那么复杂,没那么复杂,她其实只是个孩子,有虚荣心的小女孩子,也有属于自己的浪漫情怀和追逐美丽、幸福的要求,也有经不起物质诱惑的可能,善变、多情而脆弱,不过分,一点儿都不过分,一切都那么自然,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嘛,她也很现实,也很物质,也很虚荣,坐在黑色轿车里也挺美滋滋的,拎着小坤包的时候也挺屁巅巅的,装富贵少奶奶的时候也挺入戏的,看着钻石也会眼里放光的,所有的女孩子都是这样的嘛,绝大多数吧,这不就完了嘛。让我来概括,就是一个傻不唧唧的女孩子,为了逃离战火风飞的地狱,为了实现自己演戏的理想,为了得到同学们的尤其是自己暗恋的那个男生的仰视,不惜出卖色相去实现一个在别人看来高大无比对她而言只是一个任务的事情,后来事情出了点儿乱子,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上她的猎物了,还是喜欢上了打猎这个过程,她估计她恐怕是爱上了那个和她演对手戏的家伙,但是对爱情这种新鲜玩意也没什么把握,接着她被虚荣心冲混了头脑,不小心入戏了,她太入戏,以至于把台词和导演都忘干净了,当她看到那个熠熠生辉的大钻戒的时候,她的心里防线彻底坍塌了,她认为没必要出卖自己的爱人,没准他们能继续这样苟且下去,直到战争结束,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没想到这个没屁眼的狗汉奸很绝情,当她跪在刑场上的时候,她后悔地哇哇大哭……完了。
如果一定要加一个题目,不妨是《哪个男人不好色?哪个女子不怀春?》
讲到入戏,讲到女孩子的幻想(包括性幻想和对美丽、幸福的幻想)与格格不入的悲惨的现实。我想起来一部茨威格写的长篇小说,题目是什么,我竟然给忘了。但是我记得那是他的最后一部小说,不为人之,很少有人看过,甚至在他身亡(他在巴西的寓所中和茨夫人双双自杀身亡)之前没有被发现过,是近代才被发现并出版的,德文写的,很好看的小说,是我喜欢的西方文学作品排行榜中排前列的作品,虽然名字忘了。我是在一次火车旅途中一口气看完了,此后神伤了整整一个星期,悲天悯人,心里很堵得慌。
呦,一不小心又写长了,不过您可以选择,没准是,跳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