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江南温润的气候,就没有所谓的鱼米之乡,同样,若没有成都的天府之源,就不得有成都人的那么爱鱼之情。没有数据统计能说明,每天成都人要吃掉多少条鱼,但只消你随意走进一家鱼店,看到的都是沸腾的卖鱼吆喝的场面,也就明白,成都人对鱼的感情是独特的,其间蕴藏着成都人的温情是那么地亲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成都人爱鱼甚于达到三天一大吃,两天一小吃的地步。所以,走在街巷中,哪怕是再偏僻的馆子,都可以做出一盘有味道的鱼出来,简直没有它不能算一席宴。更不要说那些以鱼为号的餐馆了,隐藏在成都的角角落落,构成成都人的家常鱼馆。
当然,这吃鱼,在成都人看来,多少是一件诗意的事情。这诗意当然不是抒情的,而是深具烟火气息的,不管是水煮(这个是再家常不过的了),还是清蒸(沈宏非说:“清蒸,是对一条鱼的最高礼遇!”),不管是烤鱼(烤出万千的风情),还是麻辣鱼(“麻上头,辣过瘾”),不管是草鱼还是鲢鱼,甚至于泥鳅,都各有千百的风味,用流行的话语说,就是让你吃出不同的味儿。
成都人吃鱼最家常吃法不过的是一份酸菜鱼。但这鱼也会因各人的口味差异做出不同的风味来。更不消说一份麻辣鱼,放入麻辣佐料,然后加入大蒜、生姜等等,再把鱼下锅,好了之后上面撒上一些些葱花,但做好麻辣鱼关键在于花椒和辣椒的质量。好的麻辣鱼让人不仅能吃出麻辣烫的感觉,也不禁有些想入非非那些麻辣的感情了,这成为了成都人的典型性生活一部分。
多年以前,我住在那个小区里就有一家冷锅鱼,不过是叫片片鱼,意思差不多。同学聚会什么的,常常是在那儿进行,片鱼师傅的刀工极好,那鱼肉又薄又嫩,下锅几分钟就可以开始吃。后来,换了师傅,做得鱼片很是要不得,厚且不说,一不小心鱼刺梗在喉头,如何都是不爽的经验,那以后,就渐渐地不去了,某一天,想起试一下冷锅鱼是不是有些改观,不想已换做时尚服装店。
这冷锅鱼虽说也就是那种麻辣鱼,但比一般的麻辣鱼够档次,自助餐嘛,一个人就十几元(门口的招牌上大都写上:每客X元),即便是三五个人也花不了几个钱钱,鱼不够,加!菜不够,加!而且加来加去,绝不多收你一分钱。这样的实惠法,不怕你吃不好。只要你吃得满意了,说不定就是一个回头客呢。
有不少次,跟朋友欢聚在冷锅鱼店,吃得都极为快活。现在我才明白过来,为什么成都人喜欢把聚餐之类的活动搞在这样的苍蝇馆子中进行了,不为别的,就是图大家吃个开心,又可以娱乐一下,何况这里的酒水比那些大馆子的低了许多,吃喝之余,哪怕是大声武气地吆喝、甚至于唱歌也没人说你不好,这不是大家不够文明,也不是成都人缺乏礼貌,实在是吃饭嘛,就是吃个有滋有味,就是吃个和谐社会的嘛。要不,一个人闷闷地吃去,也不会有人说你啥子的。
其实,开冷锅鱼店店的老板不管那么多,是精明着呢?加法减法都不在话下,在你大块吃鱼、大杯喝酒的时候,他就在旁边伺候着,端盘香菜,加点蒜泥,让你享受贵宾级待遇不说,还一个劲地问你,哪些服务得不到位什么的,只让你没多少别的话语可说:“硬是巴适哈……”这话不仅是对老板的表扬,也是给第一次来吃饭的提示。而等你吃喝安逸了,喊一声买单,他跑得飞快,连说,吃安逸没有?你想着吃喝那么久了,少说也百儿八十的吧。但一算下来,不过几十元,老板很大度说,零头嘛,就算了,改天再来哈。
成都人对鱼的偏爱,不仅由来已久,至今依然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要吃就吃出感情,是成都人对生活的真情理解,也是对生活的由衷表达。如果哪天成都人不爱吃鱼了,那可真是奇了怪了的事,也许算得上成都人的饮食革命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