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丑闻笔记》
导演/理查德·艾尔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朱迪·丹克,比尔·奈伊
制片/英国
上映/2006年12月25日 |
|
《丑闻笔记》的精彩足以成为我这一年观看的最好电影之一。
但也不得不承认,朱迪丹奇的芭芭拉这一角色让我不适,并且延伸至抗拒到反感。
如果先看的是小说,这感觉可能会好一些。
我得说,自己对所谓性向从未有任何偏颇,所以我将这种不适归咎于朱迪丹奇,她的气质、她对角色的深刻把握都将这种不适感逐渐扩大,没错,是阴鹫,是这种气质造成的潜在杀伤力,让我微微害怕。如果换成梅丽尔斯特里普或者简方达来演,我以上的感觉大约都将付之一炬。
也许孤独是一只巨大的怪兽,可以把理智、温善统统吞噬,朱迪丹奇扮演的芭芭拉这个老妇人几乎是一双时刻潜藏于四周的摄像头,带着偷窥的满足和掌控的乐趣将飘散在空气里的秘密一一捕捉,付诸于文字,她的所谓丑闻笔记有那么厚厚的一排,每一本甚至每一页也许都掺杂着曾经的依赖和信任,但很不幸,因为这种“留一手”的习惯,爱情无从生长,有的只是被欺骗和羞辱的愤恨,终于一拍两散老死不相往来。
也许每个人都该学习周慕云的方式,去柬埔寨找个树洞说秘密,而不是把它交托给你当时信任的某个人,更别说文字的记录。
凯特布兰切特扮演的希芭也许是出现在芭芭拉身边的第N个女子,美丽,肤白似雪,金色的头发,一种经过岁月遮盖的隐隐的叛逆,被乏味的中产阶级生活包裹的空洞和苍白,拥有年龄可媲父亲的丈夫、疯狂的女儿、痴呆的儿子,这个老女人的饱含着鄙夷和不屑的审视立刻自作主张地给希芭的生活安插上了一枚不快乐的标签,她自以为是地以为希芭跟她在一起是真正释放了死水一般生活所没有的激情和乐趣。她的幻觉太巨大,被孤独催生成了可以覆盖世界的巨大。可惜希芭排遣寂寞的方式是和自己15岁的学生尽云雨之欢,这又到了一个道德的范畴,社会怎么定位,对了,“猥亵儿童罪”,伴随着潜藏的危险,违背道德,不忠,犯罪或者刺激,年轻身体带来的乐趣,对于希芭这样被一尘不变束缚的美丽少妇来说,也许沉堕比忠诚更迷人,至于15岁的少年,除了对成熟女性的迷恋大概还少不了征服的乐趣。
芭芭拉抓住了这枚秘密,紧张、愤怒,直至意识到掌控的欣喜,希芭只得安分地陪伴着这个孤独古怪的老太太,也许对她来说这份感情从起初的友谊已经演变为一种不由自主的跟随和配合,带着一点欺世的假象。而在芭芭拉的心里,她大约已逐渐把这上升到了爱情的高度。所以当她需要陪伴时,希芭因为要送痴呆的儿子去学校而暂时地置她于不顾,她将这种离去视为一种背叛。
这个老太太一定是这么想的:我将你从那无聊透顶的生活中拯救出来,你却在我最需要陪伴的时候离开我回到那种我不齿的生活中去。她视希芭生活里的光是她的施舍,而她需要等价的偿还。
在这个芭芭拉最需要陪伴的时刻是什么时刻呢?是她的猫死了。她聊以打发寂寞的理由没有了,或者严重点,她生命中的陪伴失去了,对她来说,这几乎犹如失恋。孤独又趁虚而入,把她的疯狂扩张到最大,她带着一种惩罚教徒式的神圣将希芭和15岁少年的这个不伦的秘密拐着弯地透漏出去。
秘密被扔到太阳底下一晒就爆了,希芭原本平静的生活摇摇欲坠,逼迫着她一定要抽身而出,芭芭拉在此刻姗姗地站出来,扮演着保护者的角色,在希芭几乎被全世界鄙弃的时候适时地伸出援手,抚慰她,收留她,带着沾沾自喜的高尚,她大概还会美其名曰:爱情的力量。
在挖掘秘密的同时也要学习扼杀秘密,对着树洞说,对着空气说,对着猫和狗说,但千万别对着本子说,本子会出卖你,它施施然地躺在那里,等待着任何一双眼睛的抚摩,如果芭芭拉没有记录的习惯,她的过去,她曾经抓住的那么多丑闻,她对希芭的处心积虑可能没那么快曝光,她可能还有时间在彼此依赖的日子里将希芭改造成她的爱人,只要时间再长那么一点。
只可惜,可怜的芭芭拉一写写那么多本,既然是秘密还不上锁,难免被希芭发现真相。我甚至想象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发生,换言之,芭芭拉也许知道这一刻会来临,她也许蓄意地让这一切发生,但却坦然地甚至无动于衷地等待。
初见、相知、背叛、愤怒、攻击、抚慰、背叛、分离,她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这样的流程,宛如一场爱情的角逐,她是不是沉迷于这种轮回的乐趣,希求一种拉扯,一份伤害,以此不断刺激死气沉沉的生命,好让生活里的寂寥减少一些。
当结尾处我看到她在长凳上搭讪了另一名女子,新的轮回又要启程。我承认,这种孤独是令人悲伤的,同时,也是令人毛骨悚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