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水》
作者/聚斯金德(德)
译者/李清华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时间/2005年5月 |
|
通常意义下,作为液体而存在的香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毫无疑问,是一种多姿而迷人的事物。可以这样讲,对设计者来说,香水是他们施展奇思妙想的最佳舞台,而对于使用者来说,香水是他们变幻气质形象的上好良药。
那么作为通过搭建小说结构而存在的香水呢?正常情况下,文字是不能产生气味的。但是文字构造的世界,能够是多元化的世界。在一位文坛奇才的精心调配下,迷人,也袭人的小说《香水》诞生了。
这位文坛奇才乃是德国当代著名作家聚斯金德,有的地方很有意思地把他的名字翻译成了在汉语语境下很有痞子气的“徐四金”,感觉有一些幽默,一如他在小说中流露出的黑色幽默一样。同时,这也说明了这部小说的主人公——香水狂人,变态杀手格雷诺耶形象在读者群中的深入人心,以至于大家不由自主地认为,作者应该有一个和他的主人公在气质上类似的称呼。
小说里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对比的无处不在。香与臭、美与丑的极端反差,激烈地碰撞。制造出一种迷人,而袭人的阅读效果。
那一连串的香料名称,贯穿整部小说,如含苞待放的少女们美丽的名字一般,又像一件件制作精细巧妙的水晶香水瓶。作者事无巨细地描述制作香水的工艺流程的篇章,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种馨香的氤氲中,欲罢不能。而在小说的开篇,则长篇大论地渲染了主人公格雷诺耶的出生环境,十六世纪的巴黎,充满着肮脏的死亡气味,发酸发臭,铺天盖地,无处可逃。这一面暗示了这个故事的凄楚的恐怖的氛围,一面也抓住了读者的心,它使我们迫不及待地要向后读,才能逃离这让人难受的味道,品尝到姗姗来迟的香水气息。
小说里最吸引人的角色,除了格雷诺耶,就是死于他毒手的那二十六名可怜的少女了。二十六名少女象征的是美,而格雷诺耶则是丑恶的代言。扁虱一般的格雷诺耶,他的丑,其实不在于他那矮小的身材、他的跛脚、他的驼背。他的丑,在于他内心世界的变异,变异导致的冷酷。这里问题便出现了,他为什么会产生心灵的畸变,难道和他的生理缺陷与生理优势一样是天生的吗?不,当然不是。他出生于巴黎最肮脏的地方,从被生下来到长大,一直不断地被抛弃被转送,生活颠沛流离。长大后,先后为制革匠格里马、香水商人巴尔迪尼和寡妇阿尔努菲工作,虽然有制造气味的天才,却从来没有被当成人。当他从荒山隐居七年归来之时,也不过是被人当成了沽名钓誉的工具。他仇恨社会,仇恨人类,他看到的是人类社会最丑陋的一面。他讨厌人类那丑恶的味道,他宁愿隐居荒山,离人类远远的。无疑,格雷诺耶是追求美,渴望美的。他一生只有一个简单直白的愿望,那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种味道。对于他的鼻子来说,那些花蕾一般青春美丽的小姑娘,她们身上的味道似乎就是天使的味道,萃取她们的体香,制作香水成了他完成制造香水王国的最重要的步骤。无疑,小说里描写这些少女的段落是最为美仑美奂的部分。作者这样写到:“她的汗散发出海风一样清新的味,她头发的脂质像核桃油那样甜,她的生殖器像一束水百合花那样芳香,皮肤像杏花一样香,所有这些成分的结合,产生了一种香味,这香味那么均衡,那么丰富,那么令人陶醉,以致他迄今所闻到的一切香味,他在内心的气味大厦挥洒自如地创造的一切,突然间都变得毫无意义了。”与此同时,这段话也是初识少女香的格雷诺耶癫狂心理活动的写照,这就通过他暗示了这种少女纯洁香味的危险性,在格雷诺耶的世界里,它们并不是洛丽塔的身体所暗示的挑逗情欲的香艳味道,那是油腻的,不纯的。他只是单纯地恋香,想要占有最纯洁事物身上最纯洁的部分而已。
最终,他总算是成功了,用从二十五名少女的身体中萃取的体香制造出了一种使他相信能统治世界的最高级的香水。与此同时,他也被逮捕,判处死刑。紧接着,小说里最不可理喻的一幅场景出现了。他在临刑前,往自己身上喷洒了一滴这种神奇的香水,然后,这种梦魇般的味道便蔓延了整座城市,接着,所有的人都像中蛊一般地疯狂起来,人的社会行为在一瞬间被剥除,而动物本能在挥霍和纵欲中,一览无余,所有人都把魔鬼当成了救世主。自然,他奇迹般地成功逃脱了死亡。然而当他踌躇满志地返回巴黎,企图继续以这种香水征服世界的时候,他再次因为这样的香水导致了人们的疯狂,不过,这次不是被人当成救世主膜拜了,很不幸,格雷诺耶被失去理智的人们活活分尸,然后吃掉了。故事到此结束,释卷后,不由心有余悸,毛骨悚然。
作家似乎是有意讽刺,在小说的结尾,他写那帮吃掉格雷诺耶的野蛮人,是这样的:“在他们的脸上,显现出一种童话般的,柔和的幸福光辉。”,又写到:“他们感到特别自豪,他们第一次出于爱而做了一点事情。”我只能说,在作家的有意识下,人类的价值观念的正邪,与黑白,已经在绝望中被彻底颠覆了。那么格雷诺耶呢,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他是个殉道的英雄人物?他的初衷乃是寻找他价值观念里的完美,但在这个邪恶的黑色世界里,他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邪恶的黑色土壤里被滋养,他的抗争无可避免地,失败了。
就像一瓶真正的香水拥有前味、中味和后味一样,这本迷人的,袭人的《香水》,从头到尾,香味变化可谓跌宕起伏,多彩多姿。然而当小说结束时,后味逐渐脱离了通俗文学具备的那种明显的、浓烈的、急促的味道,然后,一种凝重,悠长的味道就在你的脑袋里挥之不去了。我一直在想,作者没有写明,干出吃掉格雷诺耶这样残忍恐怖的事情的野蛮人到底是谁。那么是否是留给了读者一个思考的契机和无数个开放性的答案呢?
我在读《香水》的时候,一直有这样一个感觉,《香水》里的世界,一直是处于夜晚状态下的。背景是灰色的,然后是黑色的,越到后来,背景呈现的血红色又越加的明显,然后这荒诞邪恶的世界,张开血盆大口,把格雷诺耶撕碎,吞了下去。作品的基调是黑暗的,能看到哥特小说的一些影子,作者把内心对不合理世界无边的愤怒,寄托于香水这样一种美丽的事物,也算是独具匠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