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一直习惯用写字板敲字而不是用Word一样。习惯手指能感觉到纸张的摩擦,而不是食指不停的滚动鼠标滚轴。是的,我喜欢一本本薄厚不一,装帧各异的书本,似乎这样的阅读才能有满足感。
现在床边放的是苏童和卡夫卡,闲来无事的假期里,某晚从家里的书柜里翻出来,只是放在那里,未曾看过半页。这就是现在的我。彻底贫乏的人。每天沉溺在大洋彼岸超级大国每晚八点档电视剧中的我,而真正的阅读不知道离我远去了多久了。最近的一次翻书是《三联生活周刊》,因为里面有介绍到尼泊尔的旅行,便买了下来。睡前的读物。断断续续看了一个周的时间。高中的同学录上“爱好”一栏里我还写着阅读。看看现在的自己,真是难以相信我怎么敢那样写。
高中时候的我,除了在数学课上不看闲书外,其他的课常常都是在课本下面压着不同的人的书。很多都是借来的,在半天或者一天时间内读完就要还给别人。读到喜欢的地方抄在便签纸上给要好的朋友传过去,分享阅读的喜悦或者小小的感动。喜欢看见对方打开纸条时读到里面的文字时眼中闪烁的光。还是这样清晰的画面。“Life is everywhere,but not here。” 坐在气氛压抑的高三教室里,用读到的这样的句子安慰自己,“生活一定不是在这里”,然后心里就会有希望。戴上耳塞,看着课本下面压的书,便把自己和身边的世界隔离开。进入了另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可以平复不安的心绪。那个时候是在看谁的文字已经不重要了,只是想要一个安静平和的心态罢了。可是真的是过了很久后,远离了那种以为不是在这里的生活以后,才明白那段时光对自己的人生来说有多么深刻。那些偷偷上课看闲书的时光,那些在五颜六色的便签纸上照抄句子的时光,那些用文字安慰自己的时光。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会觉得好歹自己总算经历过这么一段时光,有一些安慰,却也有一些失落。
现在常常不去上课,老师在课堂上不管你干什么,只要你不大声说话就好。有时候和别人发短信聊天,有时候望着黑板发呆,或者吃点零食晒晒太阳。偶尔带上的书,也只是翻开来摆在桌子上,再没有了以前那样去读他的心情。
或许真正的阅读,对我来说只是那么一段时间内的经历。随着那段深刻的时光,支撑着我走过那段路。现在回头看看,心里仍会有感动。为那些给过我力量的文字,安抚过我坏情绪的文字,让我心里怀有希望的文字。我想再往后的日子里也许我不会再有这样一种经历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