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长途客运车上的消遣品,在我临走的前一天去红瓦寺的一家旧书店买的杂志当中,有一本整好是去年这个时候的《新周刊》(221期,2006年2月15日)。这份以“浅阅读”为专题的过刊显然对我对这次的小阅读专题的看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我也对“小阅读”的这个定义有了另外的认识。能够和《新周刊》想到一块(哪怕是人家一年之前就想到了),这当然是一个巧合。实际上,对于阅读的关注也并不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在快餐文化强势的今天,关于阅读的不同行为早已经是不同的人对生活、对文化的态度的一个直接表现,同时也成为了社会生活和文化变迁的真实写照。
因为定位和影响力的不同,《新周刊》的“浅阅读”着力在总结归纳大环境下阅读文化的发展,以阅读的行为本身为探讨的内容(而非阅读的对象),力求引导和改变整个社会人们的阅读方式(这应该是南派传媒的一贯作风,此处并无褒贬之意)。而相对来说,《Tooday》的“小阅读”倡导的就是另外一种理念,那就是“阅读是个人性的私密活动”,无论阅读是深还是“浅”,是宽还是窄,都是独立的个人的行为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你的阅读是因为你的修养和精神生活需要,还是因为你的功利性目的和物质生活之余的纯粹消遣的需要,都不对阅读的行为产生任何影响,并且也绝无好坏之分。起因和具体诉求不同,但都是同样的阅读,同样的得到或者期望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提出这样的观点,重要的一点自然是因为我们只是小范围小圈子交流,《Tooday》和《新周刊》的地位没有一点可比性,但我们之间如果要说有区别,却无非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又一实例。我们同样的关注阅读,重视阅读在生活当中的地位,我们希望能够改变周围的人,而如果不行,我们则退回来,看自己的书,思考自己的问题,独立私密,独善其身。
因此,我们说,阅读是一种美德,但是不阅读绝对不是劣行;看好书看名著是一种好选择,但是看平庸的作者或者平庸的书也完全不是错误(反人类反国家反科学之类的书除外);排除一切外部浮躁的影响,一心一意的仔细阅读挺好,简单浏览、走马观花、一目十行也不失为在资讯爆炸时代最快达到自己阅读目的的一种方式。什么样的阅读方式都是可行的,什么样的阅读内容都是可以的(除了上文说到的那些类型的书),作为独立的个人,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和内容进行阅读,一切都与别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