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算不算是一种爱好或者更有可能成为谁的习惯?在默认的生活方式里,某些让人对过去产生疑惑、焦虑、否定的意识,可能导致的结果会是什么?活在忧伤里的孩子常常喜欢烟花,一刹那的闪光,随即消逝,夜空里的弧线,期冀的可能是下一次烟花的光亮照亮曾描绘的通向未可知的道路。从开始到开始,从结果到玫瑰,不同色调的行走,即便是同一条道路和河流,散落在地上的弹珠和溅起的水滴,总是不会重复同样的姿态。《天使爱美丽》这张碟片在我的光驱里躺了三天,我以为,这是某种必然。
当决定完整地看完这部片子的时候,突然停电了,我有些坐不住,燃上一支烟,出了门,好长一段时间行走在街上,步子、节奏完全不在我的大脑掌控之中,我意识到这种舒缓的来之不易,以前只在读《瓦尔登湖》的时候有过这样的感觉,并且,到现在为止,我都还没把它读完。而现在离我第一次读《瓦尔登湖》已经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里,总是很少有时间能安静下来,这是我没能读完它的原因之一,同样,如果不是只有我一个人,相信这部电影我也是不能看完的。
有某种喜欢安静的癖好或者是患上如自闭症之类的人,完全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的时刻,该是最完美的,可怕的是,这样的幻想并不能一直坚持下去如一个不醒的梦。心灵的博大,正如那些享受安静的习惯:安静地观察周围的每一个人;安静地打水漂,甚至为打水漂而收集在衣袋里的石头;安静地描绘某个人将要出现的时刻、地点和表情。爱美丽要做的,比这更多。看上去性格孤僻的人,内心里渴望别人接纳和了解竟然可以这样热烈地表达,这是一种格外强大的力量。
太多的经典细节都被导演安排得如此缜密,以致你会怀疑那是生活还是人为的巧合?比如从影片一开始的那条街道到爱美丽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时伏在他的肩膀上听马达的声音的那份完美的街道,从那个放在母亲墓前的小矮人到关上栅栏坐上到达国际机场出租车的父亲,从第一幅船上的晚餐到玻璃人一直握在手里的画笔,藏在墙根的那个盒子,比一本停留在四十年前的画册或者日记更要有魔力。在《蝴蝶效应》里,用以表达出同样效果的道具是一本日记;在《放牛班的春天》里,用以表达出同样效果的道具是一本日记;在《斯巴达克斯》里,用以表达出同样效果的方式也是类似一册日记的主人公范莱丽雅的讲述。到底我们对于过往的记忆,有着怎样的偏好?我以为《天使爱美丽》所借助的道具来得更真切动人,同样是从今天到昨天,再从昨天到今天,重复讲述那个从开始到开始,从结果到结果的故事,让人进入得更深的,无疑是这部《天使爱美丽》。
读不懂的故事和看不明白的电影给人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靠胶片记录下来的讲述,必然让人更加集中精力去记住细节,所以观众对这部影片的评价也走向两个极端,喜欢的可能会表现得相当安静,而内心必定接近一种疯狂;不喜欢这部电影的,却大多只能讲出“看不明白”这样的原由来。完全不存在介乎喜欢和不喜欢之间的状态,至少不会有人看了之后的评价是“无所谓”、“没感觉”。正应了观众们的呼唤:为什么国内的导演制作不出来这样优秀的电影?这个问题我也想问,在看了《无极》之后再看《天使爱美丽》,这个问题就特别想要喊出来。
与此同时,还让我想起《新郎百分百》里那个与木偶为伴的同样抑郁的男子,但爱美丽不是雨巷里有着丁香一般愁绪的女子,执着、坚持、自省、宽容理解、乐观,爱美丽将结果走到了玫瑰,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完美诠释。
我愿意在某个安静的时刻,重新想起爱美丽,静静地燃上一支烟,在夜晚的霓虹里,一个人进入沉睡的城市,那仿佛是在走进生命的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