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是一个典型的老瓶装新酒的故事。这是一个伯乐识马的故事,一个顽劣的对家庭怀有怀疑的孩子因为一个充满爱心的偏执的老师回归家庭、从而成为天才的故事;这是一个有关记忆的故事,一个成功的指挥家对影响自己最为深刻的人的回忆,充满感激;这是一个弥漫音乐和爱的故事,是音乐开启了心灵,是爱开启了幸福。
一部所谓的“音乐片”。
这部电影不能不提的是音乐。音乐在这部电影里占了很大的比重,与人物命运息息相关——是它成就了一个不羁的孩子让他成长为一名指挥家,是它成就了一个摸索中的老师让他成为一名“教育家”,是它成就了一部电影让它因为旋律被人铭记。而音乐与电影的复调表达结合地如此紧密,参与叙事并引导情绪和节奏。
大胆假设,把中国戏曲与电影结合起来拍出一种只有中国才有的电影类型。给予一个可以借鉴的节奏:曾经有一部记录片《牡丹亭》,有人说由外国人来拍昆曲竟然拍出了节奏,当然除了感叹也有一种伤感。这种粗浅假设出来的电影只要能够把握节奏,绝对是又一国粹,必定经久不衰。
这部电影真正能打动的人在于人物。一个羞涩的甚至于有些迟钝的老师,但是他对音乐对孩子对世界的真实怀有梦想、真挚和坚持,他能对一帮放牛班里撒野的孩子们因材施教,能用音乐去启迪和开化他们。他在物质上一无所有但他对于音乐的细腻感受和执意追求却让人感动。这是一个有着自己坚定意志的人,甚至有些时候他是偏执的顽固的,但是正是这种人物带给人的震撼才是强而有力不容质疑的。但是,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有时候因为制度而无能为力,有时候因为爱情而懵懂紧张,有时候因为失败而不知所措。他面对爱徒的妈妈自己的暗恋情人时,就像初恋的男孩一样忐忑,但是他掩饰不住的欢欣和拙劣的说辞却泄露了自己的秘密,但这一切却因对方的心有所属而被忽略。失恋的伤感油然而升,这个人物因此而完美。
这才是活生生的人,有着欲望有着动力有着缺点有着成长。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欢笑或者悲伤,但他们却似乎就是我们身边的谁或者谁,但又似乎是他们的集合体,但是他们似乎只得了那些为我们所熟悉的人们的肢体或者语言,拼凑在一起,重新鲜活。而不是那些只属于电影的人,生硬刻板远离生活。也许对白是经由翻译的,所以生活化的层面比起国产电影来要求不是那么苛刻。但至少这些音乐能牵引着我们的情绪和关注,这一点确实值得学习,但毫无疑问这不是一个能力问题是一个天赋问题,创作者是否有用音乐去把握人物的天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