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塞纳河 - 法国电影专题
2007年1月31日


 
       
 
 
tooday10
 

(突然想起塞纳河 - 评说)
似水流年:池塘之底我们的音乐

文/圣马克方场


  第一次看《放牛班的春天》到现在已经差不多半年的时间了,期间我又看过两三次,并且向很多朋友也推荐了这部电影。每次都会陶醉在那空灵淳美的童声合唱里,到最后总是忍着眼泪独自享受那份感动。一直没能用文字去表达每一次看的时候的心情,是怕我苍白无力的文字根本不足以表达我对这部电影的喜爱。

  从“池塘之底”这座问题孩子集中管理学校成长为音乐大师的两位昔日同窗,五十年后重逢,追忆那段似水年华,那个从不曾忘记的身影,那个促成自己一生事业的学监,那个为了一群问题孩子放弃追求自己更大的音乐梦想的音乐家,仿佛就在昨天才和我们分开。

  对佩皮诺来说,“我父亲会在星期六来接我”,一定是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不曾想过是什么原因让他也成为问题学校里的一员,并且是同年级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但这个听话的胆小的孩子,一直怀着美好的期待希望父亲到学校来接他,某种意义上正是所有在“池塘之底”的问题少年心里的期待。克雷芒马修的到来,给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时光,本该属于他们的明亮的童年的色彩,并不因为他们在池塘之底而没有权利享有。

  马修用音乐开启了孩子们心灵里对美好的向往,疼爱每一位学生,暗中和可恶的校长作对,但从不和以往的老师一样强烈要求树立在孩子眼中的威信,即使是对一个从监狱里出来仍没有一点醒悟的大男孩蒙丹,也一样。孩子们逐渐改变了以往的对老师的看法,乐于接受这位新来的学监,乐于用音乐冲淡那因失去太多美好东西的忧伤,美妙的童声合唱,完全成了一种自由倾诉内心的方式,只有在歌声里,才能远离本不属于自己的痛。

  “天使的脸蛋,魔鬼的身材”,那个不善言辞而内心复杂的问题男孩皮耶尔,老是会犯各种毛病而受到惩罚,但似乎体力上的惩罚对他来说根本没用,马修却发现了这个孩子在音乐上的天分,并且以心灵上的反面刺激来引导他,使他最终理解了学监的良苦用心,正如在合唱团为公爵夫人表演的那一幕,如马修的心灵独白:在莫航治的眼神里,我突然读到了很多东西,自豪,被谅解后的快乐,还有,对于他是第一次,懂得去感激。那是怎样一种眼神啊,唯美的画面,真让我感动得鼻头发酸。

  当然,最为动人的是影片的音乐,不仅是在表达孩子们的心灵渴求上的恰如其分,同时也完美地贯穿于整个对于那段似水年华的回忆之中,让主人公完成了讲述内心的任务。皮耶尔完美的声线,空灵飘逸,如同静静吟唱于山间的夜莺,让人久久陶醉于其中。在童声中加以悠扬的管弦音乐衬托,避免了音乐的单调重复,以及最后设计的那个会弹风琴的数学老师加入到合唱班的情节,都让整个电影的音乐效果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完美。导演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亚本就是古典吉他手出身,自巴黎师范音乐学院毕业后,已在多个国际性大型吉他比赛中获得大奖,难怪在这部影片里,用音乐对主题的诠释做得这样精到。

  主角马修与皮耶尔的美貌的母亲那段微妙的感情也颇有味道。浪漫精致的法国人,总是会把感情处理得恰到分寸。这与那些一贯离不开女主角的电影是完全不同的,每每到故事最后,总是女主角和一个英雄式的男人灵犀相通,或者经历一次生死别离,太多这样的讲述,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不说,就是演员,也会感到尴尬,毕竟不可能完全克隆以往的手法,如何表达得有新意倒成了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所以,法国人选择点到为止,与其给人一份遗憾与伤感,倒不如留下淡淡的馨香的回忆,也正好,对马修来说,他的一生里最愉快的日子便是和孩子们在一起享受他自己的音乐创作,但他并未因为音乐而获得名誉、金钱等这些东西,而是一如以前,仍旧只是个一生潦倒的音乐人。所以如果影片非要把两个人拉到一起,倒是不伦不类了。

  正如流泻的音乐对于那段时光的追忆:黑夜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的热忱,荣耀之巷,童年的欢乐,转瞬消失被遗忘,一道绚烂金光,在小道尽头闪亮。那些并不都明亮的童年色彩,因着在一个淡淡的下午回想起,亦成为挥之不去的感动,溶入岁月里的人和事,沧桑斑驳,在池塘之底,似水流年因为音乐而让人铭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