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8 | 2006-11-20
 

个性化的解读

文/smallsmile


  如果一本《人生若只如初见》和另一本正儿八经的诗词解读书摆在一块,我偏于选择前者。倒不是说我很倾慕作者安意如,只是个人的阅读口味更喜欢个性化的解读。如果还有其他人写的诗词解读,能比《人生若只如初见》更好,更细腻和个性化,我更愿意接受后者。人生若只如初见,每个人的人生不同,初见的故事也不同,后来的回想感悟也不同。探究每个个体背后的故事比读一本带有一、二、三、四标准解释的书有趣多了。

  修改一下钱钟书的那句话:没有看见蛋,但却对下蛋的鸡感兴趣了。北京青年报上登了一篇采访文章《安意如:我残疾但我幸福》。书背后的人还有那些人怎么就捣腾出一本书的经历往往是我特别关注的。书是来自于经历的。

  看过了一些旅行的书,比如去西单图书大厦,旅行书柜上摆的东西其实都可以归为一类:资讯指南。而那些资讯我不信在网上找不到,如果有时间精力乐意节省下这笔钱,指南书根本用不上。还是个性化的解读,旅途的故事,目的地的故事,散文抑或小说,心情的描写,文化的感受,风景的描绘,这种结合体才是首选。正如《边城》之于凤凰,《莲花》之于墨脱,一个地方的初见往往是故事的邂逅,而不是……指南上的概况、住宿、交通、气候、票价,那也太不浪漫了吧?

  瑶瑶的《180度以外》让我明确了对旅行书口味的细化,游记写的精彩完全可以取代诸如”男人一生要去的××个地方”之类的指南。准备网上网下找找《蔷薇岛屿》和陈英雄的电影,考察一下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