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8 | 2006-11-20
 

巴蜀天险非天险

文/慕容


  常言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北有秦岭,南为云贵,西临青藏,东拒巫山,整个四川盆地被牢牢包裹其中,乃为一上天铸就的超级堡垒,古人谓之巴蜀天险。巴蜀之地自春秋战国时代就被赋予天府之国的美名,富裕殷实,天灾战乱一直远离这块风水宝地,历来为文人骚客所向往。甚至唐朝两代皇帝皆来巴蜀躲避叛乱。

  可巴蜀天险真的为天险?无法轻易突破这座上天的堡垒?

  自古攻取巴蜀,常分为北、西两道,为君细细道来:

  北道,由汉中而入,伐剑门,趋绵竹,进而直逼成都。这条进军路线一般为北方势力入主巴蜀所选取,如三国时魏灭蜀,曹魏大将邓艾由此道破绵竹,兵临成都,蜀主自危。而后周取蜀,后唐灭前蜀,蒙古破成都平原,清军灭张献忠,皆由此道。

  秦岭横越巴蜀北地,山路崎岖,粮草辎重等后勤相当困难,当年曹操面对此道,不由叹曰:“此天狱也!”

  西道为水道,溯长江、乌江两道而上,过夔门,越广汉,直赴今资阳、内江等地。解放军席卷大西南,以十八兵团屯住汉中,诱滞胡忠南部队,后第二野战军沿乌江、长江西上,西南重镇悉数平定,成都解放。而由此道取成都的战例亦不计其数,桓温灭成汉,北宋破后蜀,张献忠入川,均由此道。

  西道大江穿流,又有巴山横断,其间高山河流亦为此道的攻取带来不少麻烦。不过经由水道转运粮草辎重,自有其便利之处。

  以上可见,巴蜀之地北西两面,虽然为地势险要之地,拥有多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如号称天下雄关之一的剑门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可正因为这多处险要之地,造成处处为险,处处重地,处处需守,纵有强横的兵力,亦因分散为各处而守备捉襟见肘,常常造成援军未能及时赶至而招致失利。所以巴蜀之险,对进军一方为险,而对防守一方,亦为险。而且四川盆地之险在于四周高山河流,而此险一旦被攻破,成都平原回旋余地之小,造成无险可守的局面,则成都只能请降,或为死战。

  巴蜀之险乃天然所赐的堡垒,若是无法充分利用此独特的资源,纵有强大的军队,亦无法保有天府之国。守卫巴蜀,在于守卫巴蜀之险,守卫入川之道,而非巴蜀之境。成都平原无险可守,而因北拒汉中,南拒湖广巴陵。只因汉中乃秦岭唯一入川之道,而湖广巴陵控湘鄂,两地为长江入川第一要地,失,则成都平原告急。

  不过,吴子曾云:守之道,在德,而不在险。冀中平原一马平川,而军民齐心,仅仅凭借地道战等劣势战术能抵挡数倍于己的日军围剿。可见山河之险非长久之险,而民心才为国家长久之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