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7 | 2006-10-24
 

在雨中聆听

文/空城蝴蝶


  我喜欢听雨,无论是春天的夜晚聆听的雨滴轻滴在玻璃窗上,发出的那一声友善的问候,还是夏天的午后惊闻的雨点狠砸在雨棚上,发出的那一句句强烈的扣问,或者秋天的凌晨遇见雨丝轻抚在红叶上,发出的那一缕缕哀婉的叹息。一年四季,几乎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首歌。

  其实,雨本身不是值得一看的,值得一看的,只是那笼罩在雨雾中的青山绿水,亭台楼榭,浩淼烟波直到整个世界以及它们在此时此刻呈现出的美丽与哀愁。而同样的,雨本身也不是值得一听,值得一听的,是雨与芭蕉梧桐,瓦片房檐,花朵叶子直到整个世界亲密接触的无数个瞬间产生的那一种音乐。这样的音乐,有悲伤的,有喜悦的;有豪放的,有婉约的;有激烈的,也有温柔的。这样的音乐,足以表达人们的一切感情。

  雨若是未曾降临这个世界,而只是在天空中旋转,那么它只是凝结成云的水珠而已,没有其他任何意义。正是这个世界的广阔怀抱,雨才如此的千变万化,百转千回。

  我记忆里的雨,常常是豪放的,激烈的。但是关于这雨的联想,却往往是婉约的,温柔的。

  六月的一个夜晚,狂风骤雨。我独自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天色已经很晚。透过车窗,我看到雨从玻璃上倾泻而下,汩汩流淌。而街道两旁的阑珊灯火,被稀释成一团橘黄色的模糊光晕,就像一轮一轮行走在云朵里的月亮。

  左耳贴着车窗。我听到外面的世界充满刷刷刷的巨大声响,那是赶路的车辆与行人匆匆的脚步,而家,应该正是他们前往的地方。而硕大的雨滴噼里啪啦的砸在车顶,就像战争与竞赛来临前急促的鼓点。而风中摇曳的树,沙沙沙的合奏,那拂动的枝条,就像相送的友人善意的挥手。

  右耳紧靠车内。这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挤满了陌生人的小小世界,因为大家的靠近与身体温度的集合,突然之间让人感觉到温暖与舒适。有人说现代城市里的滚滚人流,彼此身体相隔咫尺,而心灵却遥距天涯。但是在这个时候,大多数在风雨中奔走的人,想念的都是家的方向。于是这间小小的车厢,也就多了人情味。车头的电视机里放映的是晚间发生在城市里的所有柴米油盐的新闻,声音轻轻的。有下班的年轻男人坐在座位上,以放松的姿态翘起腿阅读一份报纸,然后与朋友交谈球赛的近况。也有晚归的中年妇女站在后门前,手里提着满满的菜篮子,相互间难免家长里短。还有放学的年少孩子,三五个扎在一堆,有一句没一句的讨论起考试的成绩和课后的游戏。

  公交车却在城市的环路上不急不慢的前行。雨慢慢的就歇了下来,汩汩的雨水从车窗上退去,于是看到霓虹灯清晰的笑脸。雨的声音,越来越稀疏,而家的距离,却越来越近。

  在城市里乘坐公交车,有时候就好像身处在一个奇特的容器里面,随着它的移动而穿越着属于永恒时间的整个人生一样。后来我常常想起六月那个狂风骤雨的夜晚,我在雨中聆听到的就是这样:所有的人都将面临或者正在面临着人生的暗淡与艰难时段,所有的人都在疲惫与厌倦中奔跑着或者在疲惫与厌倦中奔跑过。这个时候会自然而然的想起家来,而看到的即使只是一盏阑珊灯火,看到的都是希冀。

  而在七月中旬的一个午后,当一场倾盆大雨猝然降临的时候,在雨水,雷电与世界合奏的一场精彩的音乐中,我从午睡中被惊醒。看到窗外天空灰暗,而闪电却是时不时惊鸿一瞥;世界仿佛被洗刷得就要回到混沌那样;杨柳折腰;湖泊泛波。这样一种雨的音乐,是一首琵琶曲,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的惊艳。

  我翻开一本诗词集。在这个时候,农民想起来这是一场滋润农田与心田的甘霖。我那常年干旱的贫穷故乡,如果邂逅这样一场雨,那应该是一场难得的盛宴,我的乡亲们,他们的笑容都将在这场雨的浇灌下开成最灿烂的花朵吧。而气象学家会留意这场雨带来的降水量是多少以及与历史最高降水量进行比较。而我想起来的是诗歌,我想起来雨与世界之间发生的奇妙融合。

  雨中情怀,是古典诗词里的一个永恒主题,但是从古到今,在我们的国度里,一年四季占上风的总是雨的温柔,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那应该是我最初阅读到的一句诗歌了吧。雨的缠绵,如“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雨的伤感,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还有雨的踌躇,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当然,也有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句子来歌颂大雨中的豪情壮志的。

  我在这场雨中聆听,我聆听着暴雨与雷电如何声势浩大的吞没着曾经在晴天活跃于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声音。我聆听着暴雨如何在湖泊的表面返起层层叠叠的涟漪,如何在我心灵的深处泛起层层叠叠的涟漪。我以为我的心情会像这场一度征服世界的暴雨一样的豪迈而骄傲,虽然我默念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样的诗句来鼓起勇气。但是渐渐的我的思绪里开始飘荡出另外一种音乐,这种音乐,也许就是为那些古典的诗词作出的美丽配乐吧。如泣如诉,如怨如慕,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我想起为什么在我们的国度里,我们的记忆中,我们的文字里,雨的形象总是春天的少女这般楚楚动人,秋天的妇人那般多愁善感,却少如夏天的君王一样骁勇好战。我想那不一定是因为听雨者,看雨者和思雨者在滂沱大雨中被浇灭了吟诗作赋的雅兴,也不是霏霏细雨就是我们这片土地上一种自然的主旋律的缘故。

  儿时阅读关于出没于风雨中的海上人鱼的童话与传说,才第一次了解了风雨的无常与可怖,阅读《海燕》这样的诗篇才第一次懂得了风雨的暴烈,阅读《老人与海》这样的文字才把风雨作为了励志的磨刀石。但是这些,都是来自遥远的海外的礼物,是异国的风情,我们总是以一种风雨般激动的心情来阅读这些篇章的。

  而我们性格里那种与生俱来的含蓄做了巫山上的那朵羞涩的雨云,我们内心的那种浑然天成的忍耐化作一阵轻而清的风,然后我们笔端的那种独特古雅的文字成为了一缕缕清秀细腻的雨丝,落在芭蕉上,落在芙蓉上,落在梧桐上,落在枫叶上。

  就在这骤雨初歇的时候,我想起曾经经历过的一场场印象深刻的雨,我听到雨中的声音潮水般的褪去。这时候我知道无论窗外置身风雨的世界如何的风云变幻,人需要海燕那样直面人生的勇气,也需要保持另一种心境,这种心境里的世界可能与外面的风景是截然相反的。内心风雨的温柔与窗外风雨的暴烈,就像天气的清凉与灼热,人群里的安静与喧嚣,诗歌里写到的猛虎与蔷薇。最终,我们归家之后,推开窗户,看到的才是真正的云淡风轻。

  在雨中聆听,听到雨与世界亲密接触产生的音乐,由这种音乐我们能联想到太多,温情的想起归家的方向,豪情的想起风雨中的携手与奋斗,柔情的想起风雨中那种传统的含蓄品格。总是会在刹那间产生出火花,世界太变化多端,而生活是这样的美好,这样的值得留意,这样的值得思量再三,这样的值得在热爱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