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6 | 2006-09-29
 

[36看杂志]
《1626》 只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文/36


  为什么会买到《1626》呢,我想这更多是因为我网名36的原因,与杂志本身并没有多少关系。事实上,在看了很多期《1626》之后,我发现我仍然没能完全跟上杂志的思维,这对于抱着学习的心态看杂志的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这也就是《1626》很有意思的一点,每一次你都无法把握它的内容,也无法想象和预知到下一期会出现哪些新鲜的玩意儿。这是一本定位在年轻人当中的时尚刊物,但内容的跳跃和涵盖的宽度已然超过了很多标榜前卫时尚的老气杂志。换言之,你能够或者有可能从《1626》上看到任何内容,它有着无穷的可能性。

  《1626》是一本彻头彻尾的广州杂志,它全身散发着浓重的广州气息。能够让读者明确的感觉到它的地域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就已经是一本杂志成功的标志了。但是很奇怪,《1626》的东家《产品设计》却是一本工工整整的身处北京的首府刊物,官僚化和流程化是一本杂志的大忌,更不用说是一份设计类的杂志,《产品设计》就让人有这样的感觉。而值得我们注意的并不是《产品设计》是一份怎么样的杂志,而是《1626》和它的东家能够这样和谐相处。我有时候不禁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个穿着中山装,扣子扣到最上面那颗,满口之乎者也的老先生,看到他的学生梳着莫西干或者爆炸式的头型,穿着耳洞戴着鼻环,全身Hip-pop的装备,那会是怎么样的情景。我们是应该笑话这样的有些另类的组合,还是应该感谢前者对后者的宽容和理解。

  当然《1626》并没有前卫得出位,它仍然有着严谨的内容组织和严肃的制作态度,哪怕它每期的内容跳跃到我甚至怀疑编辑们自己是否能够跟得上。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又非常佩服这样的编辑,我发现沿海城市——比如上海和广州——的时尚杂志往往有着很大的张力,而在内容上又呈现出内地刊物非常少有的控制力和对新鲜事物所需要的足够的敏锐。这当然与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我发现《1626》的内容广泛却并不冗余,它可能会出现一个看似气势恢弘的专题,而内容却控制得体,在小面积之内做得倍加生动有趣。

  其实这些并非是我们对《1626》最恰当的认识,而恰恰是当我们满大街的寻找在《1626》上看到过的一双纪念版波鞋、一件小背心或者直条恤衫、一块Casio的Baby-G表、一支Kanebo的唇彩如此等等的时候,就会明白什么才是《1626》带给我们的最直接的体验。它拉近了我们与时尚潮流的距离,让我们能够非常得体地认识和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是的,这只是一种不错的生活方式,一本杂志能够影响我们的仅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