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我用了这个似乎看起来不是很正式的标题,而这一期的专题似乎又非常的严肃。之前计划的原本不是这个,临时改变专题带来的问题就是工作量陡涨,几乎整天都想着下一步要做什么。没事的时候就把未完工的目录页打开盯着,眼睛累了就看窗户外面。我也已经忘了为什么要做援教这样一个专题,最初应该是这一期来了两篇关于《莲花》的文章,这个起因似乎有点可笑,但实际上我做这个专题却非常的认真,花费的精力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期。
后来我才觉得,当我们混在一起,这并没有让这个专题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有所折扣。用“援教”而不用“支教”,是因为教育有多种方式,不一定只有在课堂里才能给那些孩子赋予教育的意义。安猪说,孩子们最需要的是和外界平等交流的机会。而“混”在一起,则是一种在我看来最贴切的援教形式。
没有料到的是,这一期的内容无限的扩大了,这不是坏事,我担心的也并不是这一点。在米多多希问到这个专题的时候,我说我担心的是这会成为一个主旋律专题,这绝对不是我所希望的。我确实希望能够用《Tooday》的一点影响力,来做更多的公益性质的事情。但事实上,我只是把这次的专题定义成了关注同龄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有那么多的同龄人去帮助那么多的同龄人,这样的生活是美好的,是充满希望的。
这次的专题也是一个新的尝试,三个部分的组合,让参加过援教和没有参加过援教的朋友都能够参与到专题的制作当中。形式上的东西到最后多数都无法让人留下深刻印象,而这个专题做出来仍然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内容才是最重要的。也给徐本禹发了邮件,希望能够约到采访,不过一直没有收到回音。其实我只是想问他一个问题,是关于支教上的炒作和作秀。而后来的采访就让我不再有这样的疑问,正如老榕树说的那样,说支教是作秀的人肯定都没去过西部,参与支教的朋友都是伟大的。 |